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齿轮驱动双向骑行的自行车
专利名称: 齿轮驱动双向骑行的自行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齿轮驱动双向骑行的自行车,包括前行后行双向把手、前后后行双向控向齿轮组和前行后行双向传动齿轮组,实现前行和转向后行的多维骑行目的,且各齿轮组设于车架内,替代暴露的链条结构,运行更平稳,使用寿命更久。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苏;32
申请人: 淮阴工学院
发明人: 高延安;朱倩影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4-26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8-09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345101.5
公开号: CN110104117A
代理机构: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代理人: 谢观素
分类号: B62M11/00(2006.01);B;B62;B62M;B62M11
申请人地址: 223005 江苏省淮安市高教园区枚乘路1号
主权项: 1.齿轮驱动双向骑行的自行车,包括安装于车架上的控向轮(2)、驱动轮(3)、脚蹬(4)和把手(5),其特征在于:车架包括传向横梁筒(11)、前把手支座筒(12)、后把手支座筒(13)、前斜撑梁(14)、前叉(15)、后叉(16)和传力横梁筒(17),传向横梁筒(11)两端分别固接前、后把手支座筒(12、13)中部内侧,前斜撑梁(14)顶端固接前把手支座筒(12)底部内侧,底端固接传力横梁筒(17)前端,传力横梁筒(17)后端、后叉(16)底端连接在驱动轮(3)上,后叉(16)顶端固接后把手支座筒(13)底端,前叉(15)底端连接在控向轮(2)上,顶端从前把手支座筒(12)底端活动穿入其内,前把手下接的控向轴A(51)插装在前把手支座筒内,底端与前叉(15)固定连接,后把手下接的控向轴B(52)插装在后把手支座筒内,传向横梁筒(11)内设转向轴(53),其两端的转向齿轮A(54)、转向齿轮B(55),分别与安装在前后把手控向轴上的转向齿轮C(56)、转向齿轮D(57)啮合传动,脚蹬通过驱动轴(40)活动穿接在传力横梁筒上,在传力横梁筒内驱动轴(40)上间隔活动套设轮盘A(41)、轮盘B(42),两轮盘之间驱动轴上套设弹簧圈(43),两轮盘外周面分别活动卡接驱动齿轮A(44)、驱动齿轮B(45),两驱动齿轮内周面上凹设弹性楔子(441),两轮盘外周上设匹配的缺槽(411),两轮盘外端面上分别设有错位的斜凸块(412),两轮盘外侧的驱动轴周面上分别设有错位的与轴线垂直的压板(401),所述驱动轮中心设驱动齿轮C(46),在驱动轴与驱动齿轮C之间的传力横梁筒内设一根传动轴(47),传动轴后端的驱动齿轮D(48)与驱动齿轮C(46)啮合,传动轴前端的驱动齿轮E(49)位于驱动齿轮A(41)与驱动齿轮B(42)之间,驱动轴驱转,一侧的压板(401)与斜凸块(412)推合,该侧的驱动齿轮上的弹性楔子卡在轮盘的缺槽中,此驱动齿轮与驱动齿轮E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驱动双向骑行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A、驱动齿轮B内周面上开设三角形凹槽,三角形楔子(441)位于其中,楔子顶角通过转轴(442)转动连接在槽壁上,内侧底角通过弹簧(444)连接在槽壁上,轮盘A、轮盘B外周上设匹配的三角形缺槽(4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驱动双向骑行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齿轮A与转向齿轮C,转向齿轮B与转向齿轮D,驱动齿轮E与驱动齿轮A或驱动齿轮B,驱动齿轮D与驱动齿轮C均是锥形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驱动双向骑行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A的外周面与驱动齿轮A的内周面分别设有相嵌合的凸环台(413)与凹环槽(4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驱动双向骑行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传向横梁筒(11)上中部安装双向座椅(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驱动双向骑行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把手支座筒(12)、后把手支座筒(13)顶端向内侧倾斜,形成“八”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驱动双向骑行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两轮盘外端面上的斜凸块(412)侧面呈三角形,顶面呈由低向高的上斜坡面,压板(401)端面呈三角形,底面呈由低向高的斜坡面,两斜坡面压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驱动双向骑行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斜撑梁(18),后斜撑梁(18)顶端固接后把手支座筒(13)底部内侧,底端固接传力横梁筒(17)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齿轮驱动双向骑行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传向横梁筒(11)、前把手支座筒(12)、后把手支座筒(13)、前斜撑梁(18)、后斜撑梁(18)、后叉(16)和传力横梁筒(17)是一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驱动双向骑行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控向轮(2)、驱动轮(3)上方分别安装挡泥盖(7)。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