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致动传感装置及其壳体
专利名称: 致动传感装置及其壳体
摘要: 本案提供一种致动传感装置,包含驱动电路板、外盖、致动器及传感器。外盖设置于驱动电路板上,并包含导入孔、排气孔及腔室,腔室透过导入孔及排气孔连通至外盖外部。致动器设置于腔室中,并对应封闭排气孔。传感器容置于腔室中,对应于导入孔而设置。透过驱动致动器,将腔室内的气体由排气孔导出外盖之外部,使腔室内产生气压梯度,以使外盖外部气体由导入孔进入腔室中,以供传感器进行气体监测。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中国台湾;71
申请人: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莫皓然;陈寿宏;陈世昌;廖家淯;陈美燕;黄启峰;李伟铭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7-08-21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8-16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721048510.1
公开号: CN209264672U
代理机构: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昕巍;章侃铱
分类号: G01N33/00(2006.01);G;G01;G01N;G01N33
申请人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市科学园区研发二路28号1楼
主权项: 1.一种致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驱动电路板; 一外盖,设置于该驱动电路板上,包含一导入孔、一排气孔及一腔室,该腔室透过该导入孔及该排气孔连通至该外盖外部;以及 一致动器,该致动器设置于该腔室中,并对应封闭该排气孔; 一传感器,容置于该腔室中,并对应于该导入孔而设置; 透过驱动该致动器,将该腔室内的气体由该排气孔导出该外盖外部,并使该腔室产生气压梯度,以使该外盖外部气体由该导入孔进入该腔室中,以供该传感器进行气体监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动传感装置更包含一第一防护膜及一第二防护膜,该第一防护膜及该第二防护膜分别封闭设置于该导入孔及该排气孔,且该第一防护膜及该第二防护膜均为一防水、防尘且可供气体穿透的膜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防护膜及该第二防护膜的防护等级为国际防护等级认证IP64的等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防护膜及该第二防护膜的防护等级为国际防护等级认证IP68的等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包含一氧气传感器、一一氧化碳传感器、一二氧化碳传感器、一温度传感器、一臭氧传感器、一细悬浮微粒传感器、一悬浮微粒传感器、一二氧化硫传感器、一二氧化氮传感器及一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的至少其中之一或组合而成的群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传感装置,驱动电路板具有19.7毫米的长度、15.8的宽度、0.8毫米的高度,外盖具有17.8毫米的长度、14.8的宽度、2.6毫米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更包含: 一进气板,该进气板具有至少一进气孔; 一共振片;以及 一压电致动器; 其中,该第一防护膜、该进气板、该共振片及该压电致动器依序对应堆叠设置定位,且该共振片与该压电致动器之间具有一间隙形成一第一腔室,该压电致动器受驱动时,气体由该进气板的该至少一进气孔进入,流经该共振片,以进入该第一腔室内,以将气体由该至少一导入孔导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致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的该进气板更包含至少一汇流排孔及一中心凹部,该至少一汇流排孔对应该至少一进气孔,且引导该进气孔的气体汇流至该中心凹部;该共振片具有一中空孔洞,对应该进气板的该中心凹部;以及该压电致动器具有一悬浮板及一外框,该悬浮板及该外框之间以至少一支架连接,且于该悬浮板的一表面贴附一压电陶瓷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致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更包括至少一绝缘片及一导电片,且该至少一绝缘片及该导电片依序设置于该压电致动器之下。 10.一种壳体,适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含: 一致动传感装置,其更包含一驱动电路板、一外盖,一致动器及一传感器,该外盖设置于该驱动电路板上,该外盖更包含一导入孔、一排气孔及一腔室,该腔室透过该导入孔及该排气孔连通至该外盖外部,该致动器设置于该腔室中,并对应封闭该排气孔,该传感器容置于该腔室中,并对应于该导入孔而设置; 一底板,包含一底面、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该致动传感装置的该外盖贴附于该底面,且该导入孔对应连接该第二开口,该排气孔对应连接该第一开口;以及 一侧壁,与该底板连接; 透过驱动该致动传感装置的该致动器,将该腔室内的气体依序由该排气孔及该第一开口导出该壳体外部,并使该腔室产生气压梯度,以使该壳体外部气体依序由该第二开口及该导入孔进入该腔室中,以供该传感器进行气体监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致动传感装置更包含一第一防护膜及一第二防护膜,该第一防护膜及该第二防护膜分别封闭设置于该导入孔及该排气孔,且该第一防护膜及该第二防护膜均为一防水、防尘且可供气体穿透的膜状结构。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