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缓冲汽车撞击的吸能件及其制造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附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冲汽车撞击的吸能件及其制造方法,包括格兰板、以及设置于格兰板上的第一中空吸能块、第二中空吸能块、若干第三中空吸能块、若干第四中空吸能块、第五中空吸能块和第六中空吸能块,第一中空吸能块置于格兰板的左端,第二中空吸能块设置于格兰板的右端,第三中空吸能块位于第一中空吸能块的右侧,第四中空吸能块位于第三中空吸能块的右侧,第三中空吸能块和第四中空吸能块为间隔设置,第五中空吸能块位于第一中空吸能块的左下方,第六中空吸能块位于第二中空吸能块的右下方。本发明吸能件通过采用发泡金属材料复合压铸而成,并设置六个中空吸能块来缓冲大部分的撞击能力,阻碍冲击的传递。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东莞广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庄吴钏;李叔明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6-04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8-30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481766.9 |
公开号: |
CN110182156A |
代理机构: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明 |
分类号: |
B60R19/03(2006.01);B;B60;B60R;B60R19 |
申请人地址: |
523960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厚街科技工业园东业路 |
主权项: |
1.一种缓冲汽车撞击的吸能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格兰板、第一中空吸能块、第二中空吸能块、若干第三中空吸能块、若干第四中空吸能块、第五中空吸能块和第六中空吸能块,所述第一中空吸能块设置于所述格兰板的左端,所述第二中空吸能块设置于所述格兰板的右端,所述第三中空吸能块设置于所述格兰板并位于所述第一中空吸能块的右侧,所述第四中空吸能块设置于所述格兰板并位于所述第三中空吸能块的右侧,所述第三中空吸能块和第四中空吸能块为间隔设置,所述第五中空吸能块设置于所述格兰板并位于所述第一中空吸能块的左下方,所述第六中空吸能块设置于所述格兰板并位于所述第二中空吸能块的右下方;所述第三中空吸能块的顶端设置为呈阶梯状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四中空吸能块的顶端设置为呈阶梯状的第三凸台和第四凸台,所述第三凸台和第四凸台之间凹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四凸台的上端面凹设有第三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汽车撞击的吸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格兰板、第一中空吸能块、第二中空吸能块、第三中空吸能块、第四中空吸能块、第五中空吸能块和第六中空吸能块均由吸能缓冲材料制得,所述缓冲材料由外到内包括金属面板、硅橡胶层和泡沫金属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缓冲汽车撞击的吸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金属层由发泡金属制得,所述发泡金属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缓冲汽车撞击的吸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是由纳米水玻璃、纳米碳酸钙、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沸石中的至少两种组成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缓冲汽车撞击的吸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是由氢化钛和氢化钙按照重量比为0.8-1.2:1.0组成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缓冲汽车撞击的吸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是由聚乙烯蜡、邻苯二甲酸酯、聚苯乙烯、硬脂酸钙按照重量比为1.0:0.8-1.2:0.8:0.8-1.0组成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缓冲汽车撞击的吸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剂是由松香树脂、萜烯树脂、石油树脂按照重量比为1.0:0.8-1.2:0.8-1.0组成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一种缓冲汽车撞击的吸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金属由如下步骤制得: 1)将铝粉熔化并保温,再将增粘剂加入铝熔体中搅拌均匀,反应使得熔体黏度稳定,得到混合物A,备用; 2)将石墨烯、膨胀玻化微珠和纳米粒子混合加入高速搅拌器中,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B,备用; 3)将分散剂和步骤2)中得到的混合物B和硼酸盐加入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物A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C,并恒温保温,备用; 4)将步骤3)中的混合物C降温,加入发泡剂并搅拌,将搅拌后的熔体进行恒温发泡,发泡结束后水冷却凝固即得到泡沫金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缓冲汽车撞击的吸能件,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保温温度为650-700℃,反应时间为5-15min;步骤2)中所述搅拌速率为1000-2000r/min;步骤3)中所述保温温度为500-550℃;步骤4)中降温至温度为450-500℃,搅拌时间为10-20min,恒温发泡温度为300-400℃。 10.一种如权利要求2任意一项所述的缓冲汽车撞击的吸能件,其特征在于:该吸能件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S1、根据设计尺寸要求准备金属面板和泡沫金属层; S2、将金属面板和泡沫金属层的粘结面分别采用硅橡胶用热硫化胶粘剂进行涂覆处理; S3、将压铸模具预热至150-190℃; S4、将步骤S2中处理后的金属面板和泡沫金属层以及硅橡胶层按照设计结构依次放置在模具中,合模施加压力为200-300MPa,并保压时间为1-5min,使硅橡胶硫化成型,退模后取出的产品即为该吸能件。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