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超声换能器的绕线结构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超声外科医疗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声换能器的绕线结构。包括连接于设置在长型手柄式壳体后端的进线结构上的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和控制线,所述的压电组件上套设有固定在长型手柄式壳体内的绕线座,所述的绕线座的一端为绕线盘,在绕线盘的一面设有绕线结构,在绕线盘的另一面外缘设有若干一端连接于绕线盘且另一端垂直于绕线盘所在平面同向延伸的片状体。本发明合理地利用长型手柄式壳体内的周边空间和轴向空间予以线路布局,避免了线路相互纠缠、拉扯断线、线路易于受损的问题。简单方便地实现了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和控制线的规整布设。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浙江;33 |
申请人: |
杭州康基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钟鸣;杜荷军;岳计强;段亚州;刘艳容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5-01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8-16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365599.1 |
公开号: |
CN110127460A |
代理机构: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分类号: |
B65H75/40(2006.01);B;B65;B65H;B65H75 |
申请人地址: |
311500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经济开发区春江东路1668号 |
主权项: |
1.一种超声换能器的绕线结构,设置在超声换能器的长型手柄式壳体(12)内,在长型手柄式壳体(12)内穿设有变幅杆(13)和位于变幅杆(13)后端的压电组件(14),本绕线结构包括连接于设置在长型手柄式壳体(12)后端的进线结构(15)上的第一电源线(16)、第二电源线(17)和控制线(1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电组件(14)上套设有固定在长型手柄式壳体(12)内的绕线座(10),所述的绕线座(10)的一端为绕线盘(1),在绕线盘(1)的一面设有绕线结构(2),在绕线盘(1)的另一面外缘设有若干一端连接于绕线盘(1)且另一端垂直于绕线盘(1)所在平面同向延伸的片状体(3),各片状体(3)在圆周方向上间隔分布并合围形成容置空间(4),该容置空间(4)的一端为所述绕线盘(1)且另一端形成供压电组件(14)进入容置空间(4)内的敞口(5),周向相邻的两个片状体(3)之间形成自绕线盘(1)延伸至敞口(5)的条形间隔(6),所述的第一电源线(16)经绕线结构(2)进入其中一个条形间隔(6)并与压电组件(14)中部相连,所述的第二电源线(17)经绕线结构(2)进入另一条形间隔(6)并与压电组件(14)前部相连,所述的控制线(18)经绕线结构(2)沿着压电组件(14)外围轴向向前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结构(2)包括若干内端汇聚至绕线盘(1)中心且外端辐射向外延伸的条形体(21),在条形体(21)的外端设有悬空且向条形体(21)侧向延伸的卡线体(22),所述的绕线盘(1)的端面与卡线体(22)下方之间形成卡线口(23),所述的条形间隔(6)的数量与卡线口(23)的数量相等且卡线口(23)和条形间隔(6)分别在周向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换能器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源线(16)和第二电源线(17)分别自对应于绕线盘(1)中心区域处沿着其中一条形体(21)向外延伸并绕经对应的卡线口(23)后侧向转至对应的条形间隔(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换能器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片状体(3)上设有自绕线盘(1)边缘平行于条形间隔(6)延伸的过线通槽(31),在设有过线通槽(31)的片状体(3)的前端设有过线通孔(32),所述的过线通槽(31)与过线通孔(32)对应设置,所述的控制线(18)自对应于绕线盘(1)中心区域处沿着其中一条形体(21)向外延伸并绕经对应的卡线口(23)后侧向转至过线通槽(31)并沿着过线通槽(31)和过线通孔(32)轴向向前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述的超声换能器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片状体(3)的前端分别设有倾斜向外延伸后继续沿垂直于绕线盘(1)所在平面同向延伸的定位部(7),所述的定位部(7)的外侧分别设有定位结构(8),对应于设有过线通槽(31)的片状体(3)前端的定位部(7)内侧设有突出于定位部(7)内壁的凸条(33),所述的过线通孔(32)设置在凸条(33)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换能器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条(33)内端具有连通过线通孔(32)且朝向内侧的开放槽(34),从而使过线通孔(32)的一部分为侧向开槽通孔,另一部分为周向封闭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换能器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结构(8)包括设于定位部(7)外侧的卡位台阶(81),所述的定位部(7)的一侧周向延伸进入所述容置空间(4)从而使容置空间(4)开口处的宽度变窄,所述的卡位台阶(81)与的长型手柄式壳体(12)内壁上的卡槽(20)相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声换能器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位台阶(81)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的卡位台阶(81)与定位部(7)外端相邻的一侧为引导斜面(82),所述的卡位台阶(81)与片状体(3)相邻的一侧为直角台阶(83),所述的卡位台阶(81)的中部为平面(84)。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超声换能器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幅杆(13)前部通过支撑结构(19)与长型手柄式壳体(12)相连,所述的控制线(18)越过支撑结构(19)外围并与设置在变幅杆(13)前端外围的导电圈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声换能器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结构(19)包括设置在变幅杆(13)前部的法兰盘(191),所述的法兰盘(191)两面分别设有柔性垫圈(192),后支撑座(193)和前支撑座(194)将两个柔性垫圈(192)和法兰盘(191)夹紧定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超声换能器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片状体(3)与绕线盘(1)相连的一端呈弧形片状,所述的片状体(3)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的条形间隔(6)的后端与设于绕线盘(1)边缘且位于周向相邻的两个片状体(3)之间的缺口(9)相贯通。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