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格栅式连续围护墙及其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格栅式连续围护墙及其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格栅式连续围护墙及其施工方法,先施工桩顶导墙,在桩顶导墙孔内间隔施工若干条素混凝土桩,在已施工的相邻的素混凝土桩初凝之后至终凝之前的时间段内施工钢筋混凝土桩,实现素混凝土桩与钢筋混凝土桩的咬合搭接,进而组成格栅式连续咬合桩,在钢筋混凝土桩的混凝土灌注完成后,立即向钢筋混凝土桩内腔插入钢筋笼,如此交替施工,在桩顶导墙内完成所有的格栅式连续咬合桩。本发明通过采用格栅式连续围护墙施工方法,不占用基坑内外的空间,既可缩短施工工期,又可节省工程造价,且该方法操作简便、土质应用范围广、施工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地下工程建设的行业难题,填补了我国基坑支护的一项空白。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西;36
申请人: 江西中恒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曹开伟;刘建文;姚时;黄辉;罗成名;孙旭辉;冯上涛;吴丹蕾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4-3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8-20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361027.6
公开号: CN110144900A
代理机构: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郑自群
分类号: E02D17/04(2006.01);E;E02;E02D;E02D17
申请人地址: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小兰经济技术开发区富山东大道1155号
主权项: 1.一种格栅式连续围护墙,包括格栅式连续围护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式连续围护墙本体(1)包括若干条格栅式连续咬合桩(2),所述格栅式连续咬合桩(2)包括素混凝土桩(3),所述相邻的素混凝土桩(3)之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桩(4),所述素混凝土桩(3)与钢筋混凝土桩(4)相互咬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式连续围护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式连续咬合桩(2)横向大于等于两排,纵向肋的间距根据受力计算情况设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式连续围护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素混凝土桩(3)与钢筋混凝土桩(4)的咬合长度为15-25cm。 4.一种格栅式连续围护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先施工桩顶导墙; 步骤二:在桩顶导墙孔内间隔施工若干条素混凝土桩(3); 步骤三:在已施工的素混凝土桩(3)初凝之后至终凝之前的时间段内,在相邻的素混凝土桩(3)之间施工钢筋混凝土桩(4),实现素混凝土桩(3)与钢筋混凝土桩(4)的咬合搭接,进而组成格栅式连续咬合桩(2); 步骤四:在钢筋混凝土桩(4)的混凝土灌注完成后,立即向钢筋混凝土桩(4)内腔插入钢筋笼; 步骤五:交替采用步骤二至步骤四的施工方法,在桩顶导墙内完成所有的格栅式连续咬合桩(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格栅式连续围护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桩顶导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格栅式连续围护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桩顶导墙孔径大于所述素混凝土桩(3)的桩径20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格栅式连续围护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桩顶导墙厚度大于300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格栅式连续围护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素混凝土桩(3)的材质为超缓凝的混凝土,所述超缓凝的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小于24小时,终凝时间大于36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格栅式连续围护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格栅式连续咬合桩(2)的钻孔及灌注施工工具均为自护孔钻杆(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格栅式连续围护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护孔钻杆(5)包括中心管(51),所述中心管(51)两端设有法兰(52),所述中心管(51)外围位于所述法兰(52)之间环绕焊接有若干不连续螺旋片(53)。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