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上刚下柔的深基坑支护体系
专利名称: 一种上刚下柔的深基坑支护体系
摘要: 一种上刚下柔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包括竖向支护构件、刚性支撑构件和柔性拉锚构件;刚性支撑构件至少有两排,沿竖向间隔布置;每排刚性支撑构件在同一水平面内纵横交叉设置;柔性拉锚构件至少有两排;最下排柔性拉锚构件距离基坑的底部不小于2m,最上排柔性拉锚构件与最下排刚性支撑构件之间的间距为2m~4m;柔性拉锚构件一端连接在竖向支护构件上,柔性拉锚构件另一端锚固在柔性拉锚构件背部的土体中。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周边已有建(构)筑物的地下结构和地下管线使一定深度内无柔性拉锚构件的施工条件的技术问题以及采用全刚性支撑结构不便于土方开挖、施工进度慢,材料浪费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北京;11
申请人: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予启;刘卫未;聂艳侠;马书杰;刘广济;郭恒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12-1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8-30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2063448.4
公开号: CN209323533U
代理机构: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高芳;李丹
分类号: E02D17/04(2006.01);E;E02;E02D;E02D17
申请人地址: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望花路西里17号楼
主权项: 1.一种上刚下柔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包括有沿基坑(5)的边缘布置的竖向支护构件(1)、支撑在竖向支护构件(1)上部的刚性支撑构件(2)和拉设在竖向支护构件(1)下部的柔性拉锚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支撑构件(2)至少有两排,沿竖向间隔布置;其中,每排刚性支撑构件(2)在同一水平面内纵横交叉设置;所述柔性拉锚构件(3)至少有两排,呈梅花形或者矩形布置;并且最下排柔性拉锚构件(3)距离基坑(5)的底部不小于2m,最上排柔性拉锚构件(3)与最下排刚性支撑构件(2)之间的间距为2~4m;该柔性拉锚构件(3)的一端连接在竖向支护构件(1)上,柔性拉锚构件(3)的另一端锚固在柔性拉锚构件(3)背部的土体中;在刚性支撑构件(2)与基坑(5)的底部之间设置立柱(4);所述立柱(4)的上端与最上排刚性支撑构件(2)连接,立柱(4)的下端插入基坑(5)底部的桩基(6)中,且插入深度不小于3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刚下柔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护构件(1)为支护桩或者为地下连续墙;所述刚性支撑构件(2)为钢支撑或者混凝土支撑或者逆作法施工的楼板;所述柔性拉锚构件(3)为预应力锚杆或者为注浆花管或者为土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刚下柔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护构件(1)的下端插入基坑(5)底部土体中的长度不小于0.2h;其中,h为基坑(5)的深度;竖向支护构件(1)的顶端至基坑(5)侧壁顶部的距离不超过1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刚下柔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在竖向支护构件(1)的顶部、沿基坑(5)的侧壁设置有冠梁(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刚下柔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在竖向支护构件(1)上、对应每排刚性支撑构件(2)设置位置处设有混凝土腰梁(8);所述刚性支撑构件(2)的端部与混凝土腰梁(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刚下柔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最上排刚性支撑构件(2)设置在与冠梁(7)高度平齐或者冠梁(7)以下2.5m内的区域内;最下排刚性支撑构件(2)设置在与基坑(5)周围已有建筑物(10)底部高度相适应的区域内;相邻两排刚性支撑构件(2)之间的间距为3m~8m;当所述刚性支撑构件(2)为钢支撑或者混凝土支撑时,同一排刚性支撑构件(2)中,横向相邻或者纵向相邻的两根刚性支撑构件(2)之间的间距为4m~9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刚下柔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排柔性拉锚构件(3)之间的间距为1m~4m;同一水平面内相邻两根柔性拉锚构件(3)之间的间距为1m~2m;所述柔性拉锚构件(3)的倾斜角度为5~25°,并且最上排柔性拉锚构件(3)位于基坑(5)周围已有建筑物(10)下方的土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刚下柔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拉锚构件(3)为预应力锚杆时,每根柔性拉锚构件(3)均由锚固段(3.1)和自由段(3.2)构成;其中,自由段(3.2)为钢绞线或者为钢筋,且其长度不小于5m;锚固段(3.1)为钢绞线或者钢筋和包裹在外侧的水泥构成;在竖向支护构件(1)上、对应每排柔性拉锚构件(3)设置位置处设有钢腰梁(9);所述柔性拉锚构件(3)的端部通过锚具固定在钢腰梁(9)上。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