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外接供电型电动工程机械的电缆收放系统 |
摘要: |
一种外接供电型电动工程机械的电缆收放系统,包括安装在移动供电车上的电缆收放装置及安装在电动工程机械主体上的短距离自适应电缆受电装置,短距离自适应电缆受电装置包括立柱、与立柱在水平面内转动连接的伸缩单元,伸缩单元包括与立柱在水平面内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臂、与第一连接臂在水平平面内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臂,及在水平面上连接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之间的张紧连接件。如此因转动平台旋转而造成外接供电与工程机械上的立柱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外接供电车上的电缆收放装置不需动作,只要调节短距离自适应电缆受电装置就能解决。从而的大幅度延长了电缆收放装置和电缆的使用寿命。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浙江;33 |
申请人: |
杭州蓝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祝韩星;李浩民;刘燕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2-29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9-0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2269355.7 |
公开号: |
CN209337895U |
代理机构: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国平 |
分类号: |
B65H75/38(2006.01);B;B65;B65H;B65H75 |
申请人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绿汀路1号3幢360室 |
主权项: |
1.一种外接供电型电动工程机械的电缆收放系统,设置于一外接供电型电动工程机械上,外接供电型电动工程机械包括电动工程机械主体(10)、移动供电车(20)及供电线缆(40),所述电动工程机械主体(10)包括底座(11)及与底座(11)转动连接的转动平台(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供电型电动工程机械的电缆收放系统包括设置于移动供电车(20)上的电缆收放装置及设置于电动工程机械主体(10)上的短距离自适应电缆受电装置(30),所述短距离自适应电缆受电装置(30)包括与转动平台(12)固定连接的立柱(31)、与立柱(31)在水平面内转动连接的伸缩单元,伸缩单元包括与立柱(31)在水平面内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臂(32)、与第一连接臂(32)在水平平面内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臂(33)及在水平面上连接第一连接臂(32)与第二连接臂(33)的张紧连接件(37),第二连接臂(33)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槽孔,第二连接臂(33)靠近第一连接臂(32)的周向外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槽孔连通的第一开口(331);第一连接臂(32)的内部沿轴向开设有第二槽孔,第一连接臂(32)靠近第二连接臂(33)的周向外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槽孔连通的第二开口,供电线缆(40)穿过第一槽孔后从第一开口(331)伸出,并从第二开口伸入到第一连接臂(32)的第二槽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供电型电动工程机械的电缆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32)与第二连接臂(33)之间的夹角为0-17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供电型电动工程机械的电缆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臂(33)及第一连接臂(32)相互远离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4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供电型电动工程机械的电缆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1)与第一连接臂(32)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供电型电动工程机械的电缆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连接件(37)为弹簧,弹簧在水平面上连接第一连接臂(32)的中部与第二连接臂(33)的中部,立柱(31)与第一连接臂(32)之间设置有第一转动关节(35),第一连接臂(32)与第二连接臂(33)之间设置有第二转动关节(3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供电型电动工程机械的电缆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连接件(37)为板簧,板簧在水平面上连接第一连接臂(32)的端部与第二连接臂(33)的端部,立柱(31)与第一连接臂(32)之间设置有第一转动关节(3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供电型电动工程机械的电缆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连接件(37)为力矩电机,力矩电机设置于第一连接臂(32)与第二连接臂(33)中的一个上,力矩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连接臂(32)与第二连接臂(33)中的另一个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接供电型电动工程机械的电缆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连接件(37)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臂(32)或第二连接臂(33)上且与力矩电机连接的接触传感器,当第二连接臂(33)或第一连接臂(32)与接触传感器接触时,将力矩电机感应到的力矩设定为参考扭矩,当第二连接臂(33)或第一连接臂(32)受到的扭矩大于参考扭矩时,力矩电机驱动输出轴向外旋转,从而使得第二连接臂(33)与第一连接臂(32)之间张开一定的角度;当第二连接臂(33)与第一连接臂(32)之间张开的角度达到一预定值时,若力矩电机感应到的扭矩继续增大则控制力矩电机驱动输出轴向内转动,直至第二连接臂(33)或第一连接臂(32)与接触传感器接触,并将此时的扭矩设定为新的参考扭矩。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