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钢筋笼与钢模板整体直锚定位方法
专利名称: 钢筋笼与钢模板整体直锚定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笼与钢模板整体直锚定位方法,包括步骤:一、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横向装配;二、铺设垫层;三、安装筏板钢筋定位架;四、铺设筏板钢筋;五、焊接锚杆;六、浇筑筏板混凝土;七、安装钢模板定位架;八、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装配结构的整体吊装;九、钢模板与钢模板定位架的固定。本发明通过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横向装配,便于后期对钢筋笼与钢模板整体吊装,利用筏板钢筋定位架定位横向穿过预留口的筏板钢筋安装位置,控制简单快捷,避免后期筏板钢筋对钢筋笼主筋穿插时碰撞或阻挡,并利用钢模板定位架定位一体化连接的钢筋笼与钢模板中的钢模板位置,进而实现对钢筋笼的定位,简化施工工序。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陕西;61
申请人: 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罗睿;宋小钢;贠子斌;屈磊;陈磊;李晓刚;魏治水;张部队;刘一智;梁毅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5-18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9-10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415603.0
公开号: CN110216791A
代理机构: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谭文琰
分类号: B28B23/02(2006.01);B;B28;B28B;B28B23
申请人地址: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浐灞区东二环6589号
主权项: 1.钢筋笼与钢模板整体直锚定位方法,所述钢模板包括第一L形钢支模板和与所述第一L形钢支模板配合的第二L形钢支模板,所述第一L形钢支模板和所述第二L形钢支模板的结构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L形钢支模板包括L形钢面板(1)、固定在L形钢面板(1)外侧面上的次筋层、固定在所述次筋层外侧的主筋层和固定在所述主筋层外侧的加固层,所述次筋层包括多个相平行固定在L形钢面板(1)外侧面上且竖向设置的次筋(2),次筋(2)的长度与L形钢面板(1)的高度相等,所述主筋层包括多个沿次筋(2)长度方向设置且相平行固定在所述次筋层外侧的L形主筋(3),所述加固层包括多个相平行固定在L形主筋(3)外侧且竖向设置的背楞(4),L形钢面板(1)具有两个竖向边缘端,L形钢面板(1)内侧的直角拐角位置处和任一所述竖向边缘端均安装有倾斜的倒角板(10),L形主筋(3)的两端部均安装有对拉角钢(5),对拉角钢(5)上开设有拉紧孔(13),L形主筋(3)包括两个结构尺寸一致且相平行设置的L形横向承压板(11),L形主筋(3)中的两个L形横向承压板(11)之间存在间隙(14),L形主筋(3)中的两个L形横向承压板(11)通过多个连接板(12)连接,间隙(14)的宽度不小于拉紧孔(13)的内径,所述钢筋笼(21)为带有保护层(21-1)的立方体型钢筋笼,所述保护层(21-1)为与立方体型钢筋笼配合的刚性矩形环结构;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横向装配; 步骤二、铺设垫层:在预留柱下沉基础(39)上铺设有垫层(38),所述垫层(38)上预留有垫层预留口,垫层预留口位于预留柱下沉基础(39)的预留坑的正上方; 步骤三、安装筏板钢筋定位架:在垫层(38)位于垫层预留口的位置处安装用于搭设筏板钢筋(25)的筏板钢筋定位(24),筏板钢筋定位(24)位于垫层预留口的正上方; 筏板钢筋定位架(24)为立方体框架结构,筏板钢筋定位架(24)由上至下安装有四层分别用于定位横向穿过筏板基础预留口的筏板钢筋(25)的筏板钢筋限位机构,筏板钢筋定位架(24)包括第一立杆(24-1)、第二立杆(24-2)、第三立杆(24-3)和第四立杆(24-4),第一立杆(24-1)和第二立杆(24-2)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24-5)和第二连杆(24-6),第二立杆(24-2)和第三立杆(24-3)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杆(24-7)和第四连杆(24-8),第三立杆(24-3)和第四立杆(24-4)之间连接有第五连杆(24-9)和第六连杆(24-10),第四立杆(24-4)和第一立杆(24-1)之间连接有第七连杆(24-11)和第八连杆(24-12),第一连杆(24-5)和第五连杆(24-9)等高,第二连杆(24-6)和第六连杆(24-10)等高,第三连杆(24-7)和第七连杆(24-11)等高,第四连杆(24-8)和第八连杆(24-12)等高,第一连杆(24-5)的高度低于第三连杆(24-7)的高度,第二连杆(24-6)的高度高于第四连杆(24-8)的高度,筏板钢筋限位机构包括多个筏板钢筋限位座(24-13),根据钢筋笼中主筋的间距排布筏板钢筋限位座(24-13)之间的间距,使钢筋笼(21)中主筋的底部预留端与筏板钢筋定位(24)之间的筏板钢筋(25)无接触,第一层筏板钢筋限位机构安装在第四连杆(24-8)和第八连杆(24-12)上且第四连杆(24-8)和第八连杆(24-12)上的筏板钢筋限位座(24-13)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第二层筏板钢筋限位机构安装在第二连杆(24-6)和第六连杆(24-10)上且第二连杆(24-6)和第六连杆(24-10)上的筏板钢筋限位座(24-13)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第三层筏板钢筋限位机构安装在第一连杆(24-5)和第五连杆(24-9)上且第一连杆(24-5)和第五连杆(24-9)上的筏板钢筋限位座(24-13)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第四层筏板钢筋限位机构安装在第三连杆(24-7)和第七连杆(24-11)上且第三连杆(24-7)和第七连杆(24-11)上的筏板钢筋限位座(24-13)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筏板钢筋定位架(24)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固定件(24-15),筏板钢筋定位架(24)通过多个固定件(24-15)与垫层(38)位于垫层预留口的位置处固定连接; 步骤四、铺设筏板钢筋:在垫层(38)上铺设第一层筏板钢筋,第一层筏板钢筋中横向穿过筏板基础预留口的筏板钢筋(25)搭在第一层筏板钢筋限位机构的筏板钢筋限位座(24-13)上,在第一层筏板钢筋上设置第二层筏板钢筋,第二层筏板钢筋中横向穿过筏板基础预留口的筏板钢筋(25)搭在第二层筏板钢筋限位机构的筏板钢筋限位座(24-13)上,第一层筏板钢筋与第二层筏板钢筋垂直交叉,第一层筏板钢筋与第二层筏板钢筋组成底层筏板钢筋网; 在第二层筏板钢筋上设置第三层筏板钢筋,第三层筏板钢筋中横向穿过筏板基础预留口的筏板钢筋(25)搭在第三层筏板钢筋限位机构的筏板钢筋限位座(24-13)上,在第三层筏板钢筋上设置第四层筏板钢筋,第四层筏板钢筋中横向穿过筏板基础预留口的筏板钢筋(25)搭在第四层筏板钢筋限位机构的筏板钢筋限位座(24-13)上,第三层筏板钢筋与第四层筏板钢筋垂直交叉,第三层筏板钢筋与第四层筏板钢筋组成顶层筏板钢筋网; 步骤五、焊接锚杆:在筏板钢筋定位架(24)四个直角位置处外部的筏板钢筋(25)上分别焊接两个锚杆(27),两个锚杆(27)组成一个锚杆组,八个锚杆(27)垂直伸出顶层筏板钢筋网; 步骤六、浇筑筏板混凝土:在筏板钢筋定位架(24)周侧的四个侧面上分别设置快易收口网(26),向筏板钢筋定位架(24)外侧的筏板钢筋中浇筑混凝土,形成带有预留口的筏板基础; 步骤七、安装钢模板定位架:待筏板基础中的混凝土凝固强度达到设计需求时,根据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装配结构的设计位置,将钢模板定位架放置在筏板基础上,确定钢模板定位架四个端部的位置,并在钢模板定位架四个端部的位置分别安装定位基准杆(31); 所述钢模板定位架包括两个相平行设置的第一定位梁(28)和两个相平行且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一定位梁(28)之间的第二定位梁(29),第一定位梁(28)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与定位基准杆(31)配合的定位座(30),定位座(30)上设置有与定位基准杆(31)配合的定位架套筒(36); 四个锚杆组和四个定位座(30)一一对应,所述锚杆组设置在对应的定位座(30)和与其就近的第二定位梁(29)之间且所述锚杆组中的两个锚杆(27)位于对应的定位座(30)的两侧,在两个第一定位梁(28)上设置两个压梁(32),压梁(32)与第二定位梁(29)平行,两个锚杆组的锚杆(27)远离筏板基础的一端穿过一个压梁(21)且通过锚杆套筒(37)与一个压梁(21)固定连接,另两个锚杆组的锚杆(27)远离筏板基础的一端穿过另一个压梁(21)且通过锚杆套筒(37)与另一个压梁(21)固定连接,锚杆(27)通过压梁垫板(33)与压梁(21)固定连接,实现钢模板定位架与筏板基础的固定安装; 第一定位梁(28)和第二定位梁(29)均为中空结构,第一定位梁(28)和第二定位梁(29)的外侧板上开设多个第一连接孔(35),第一螺母(34)设置在定位梁外侧板的内侧面上且与第一连接孔(35)连通; 步骤八、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装配结构的整体吊装:利用吊具将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装配结构从水平状态吊装成垂直状态,钢筋笼(21)的底部预留端朝下,并利用吊具将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装配结构移动至钢模板定位架上并使钢筋笼(21)的底部预留端垂直穿过筏板基础的预留口并插入下沉基础(39)的预留坑内,使主筋层远离所述钢模板的顶端的一端与所述钢模板定位架配合,主筋层的厚度与第一定位梁(28)的宽度和第二定位梁(29)的宽度均相等,主筋层为中空结构; 步骤九、钢模板与钢模板定位架的固定:在主筋层的底端侧壁上开设多个第二连接孔(44),第二螺母(43)设置在主筋层的底端侧壁的内侧面上且与第二连接孔(44)连通,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装配结构通过多个紧固板(40)与钢模板定位架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孔(35)的数量、第二连接孔(44)的数量和紧固板(40)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第一紧固螺栓(42)依次穿过紧固板(40)和第一连接孔(35)与第一螺母(34)螺纹连接,第二紧固螺栓(41)依次穿过紧固板(40)和第二连接孔(44)与第二螺母(43)螺纹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与钢模板整体直锚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横向装配,过程如下: 步骤101、搭建装配平台:根据钢筋笼(21)与钢模板的长度和重力分布情况,在水平地面上放置多个相平行布设的平台支墩(16),平台支墩(16)为长条支墩,平台支墩(16)的长度等于所述钢模板的宽度,多个平台支墩(16)长度方向的垂直平分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多个平台支墩(16)构成装配平台; 步骤102、吊装第一L形钢支模板:利用吊装设备将第一L形钢支模板吊装至所述装配平台上,使第一L形钢支模板的一个直角钢面板外的所有背楞(4)均接触所述装配平台; 步骤103、吊装钢筋笼:预先将钢筋笼(21)上的保护层(21-1)的四个直角锯除,使保护层(21-1)具有四个倒角板,并对锯除直角拐角的保护层(21-1)进行防腐防锈处理,在确定好第一L形钢支模板的位置后,利用吊装设备将钢筋笼(21)吊装至所述第一L形钢支模板上,根据钢筋笼与钢模板位置设计需求,利用保护层(21-1)定位钢筋笼(21)在所述第一L形钢支模板上的位置,钢筋笼(21)的底部预留端伸出至第一L形钢支模板外,第一L形钢支模板远离钢筋笼(21)的底部预留端的一端为第一L形钢支模板的顶端; 步骤104、吊装第二L形钢支模板并与第一L形钢支模板固定连接:利用吊装设备吊装第二L形钢支模板,使第二L形钢支模板安装有倾斜的倒角板(10)的边缘端与所述第一L形钢支模板未安装有倾斜的倒角板(10)的边缘端配合,第二L形钢支模板未安装有倾斜的倒角板(10)的边缘端与所述第一L形钢支模板安装有倾斜的倒角板(10)的边缘端配合,第一L形钢支模板中的L形钢面板(1)和第二L形钢支模板中的L形钢面板(1)围成中空的矩形筒;第一L形钢支模板和所述第二L形钢支模板接触位置处的外侧通过密封角钢(8)固定连接;第一L形钢支模板和所述第二L形钢支模板通过多个拉筋(9)固定连接,拉筋(9)的数量与任一L形钢支模板中的对拉角钢(5)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任一拉筋(9)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L形钢支模板中对应的拉紧孔(13)、第一L形钢支模板中对应的间隙(14)、第二L形钢支模板中对应的间隙(14)和第二L形钢支模板中对应的拉紧孔(13)与第二L形钢支模板中对应的对拉角钢(5)固定连接,任一拉筋(9)的另一端与第一L形钢支模板中对应的对拉角钢(5)固定连接; 步骤105、选择钢筋笼中指定主筋并对指定主筋进行标记:将顶托(17)的边缘与钢模板顶封板(22)的边缘对齐,筛选出指定主筋,钢模板顶封板(22)设置在所述钢模板的顶端的次筋(2)和L形钢面板(1)上,钢模板顶封板(2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所述顶托(17)包括顶托外环架和与所述顶托外环架等高且设置在所述顶托外环架内的顶托内环架(17-5),所述顶托外环架与顶托内环架(17-5)之间存在顶托间隙(17-7),所述顶托间隙(17-7)的宽度不小于钢筋笼(21)主筋的直径,且顶托间隙(17-7)位于钢筋笼(21)主筋的延长线上,所述顶托外环架与顶托内环架(17-5)之间通过多个顶托连接块(17-6)固定连接,所述顶托外环架包括顶托底盘(17-1)和顶托顶盘(17-2),顶托底盘(17-1)和顶托顶盘(17-2)之间通过顶托加强筋(17-3)加固,顶托底盘(17-1)上开设有多个顶托安装孔(17-4),顶托安装孔(17-4)的数量与所述通孔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将顶托底盘(17-1)与钢模板顶封板(22)对齐,从顶托间隙(17-7)中观察未被顶托连接块(17-6)遮挡的钢筋笼(21)主筋,从未被顶托连接块(17-6)遮挡的钢筋笼(21)主筋中筛选出位于钢筋笼(21)主筋四角且呈中心对称的多个主筋,将筛选出的多个主筋视为指定主筋,并对指定主筋进行标记,然后取下顶托(17); 步骤106、安装主筋连接套筒并连接主筋连接管:对指定主筋靠近钢模板的顶端的一端进行外螺纹加工,将设置有内螺纹的主筋连接套筒(19)安装在指定主筋靠近钢模板的顶端的一端,将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的主筋连接管(18)旋拧至主筋连接套筒(19)内,直至与指定主筋靠近钢模板的顶端的一端抵接,主筋连接管(18)的数量与指定主筋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步骤107、插入顶托并与钢模板顶封板固定连接:移动顶托(17),使主筋连接管(18)插入至顶托(17)的顶托间隙(17-7),直至顶托(17)与钢模板顶封板(22)接触且顶托(17)的边缘与钢模板顶封板(22)的边缘对齐,通过紧固件将顶托底盘(17-1)和钢模板顶封板(22)固定连接,实现顶托(17)与钢模板的固定连接; 步骤108、钢筋笼与钢模板的固定:先向主筋连接管(18)远离指定主筋的一端插入主筋固定垫板(23),主筋固定垫板(23)的宽度大于顶托间隙(17-7)的宽度,再向主筋连接管(18)远离指定主筋的一端旋拧入主筋固定套筒(20),直至实现主筋固定套筒(20)通过主筋固定垫板(23)与顶托紧固连接,实现主筋连接管(18)与顶托(17)的固定连接,进而实现钢筋笼与钢模板的固定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笼与钢模板整体直锚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边缘端的倒角板(10)的一端固定在L形钢面板(1)的竖向边缘端上,竖向边缘端的倒角板(10)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板(15)固定在同一L形钢面板(1)的竖向边缘端上,支撑板(15)垂直于与其连接的面板,支撑板(15)与另一L形钢支模板未安装有倾斜的倒角板(10)的面板边缘端平行接触,倒角板(10)的长度和支撑板(15)的长度均与L形钢面板(1)的高度相等。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笼与钢模板整体直锚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角钢(8)的长度与L形钢面板(1)的高度相等,密封角钢(8)的两个直角板分别通过高强螺钉与两个L形钢支模板中次筋层的端部次筋(2)固定连接,L形主筋(3)垂直于次筋(2),背楞(4)的长度与所述主筋层的高度相等。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笼与钢模板整体直锚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9)外设置有外螺纹,拉筋(9)的两端分别套装有套筒(7),套筒(7)与拉筋(9)螺纹配合,套筒(7)通过垫板(6)与对拉角钢(5)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筋(9)与L形钢面板(1)的任一面板夹角均为40°~50°。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笼与钢模板整体直锚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角钢(5)的一个一字型边缘焊接在L形主筋(3)的端部,所述对拉角钢(5)的另一个一字型边缘焊接在L形主筋(3)上,且对拉角钢(5)的两个一字型边缘所在直线均与次筋(2)长度方向平行,拉紧孔(13)开设在对拉角钢(5)远离L形主筋(3)的端部的直角板上;紧固件包括螺栓和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螺母,所述螺栓的螺纹端依次穿过顶托安装孔(17-4)和与所述顶托安装孔(17-4)对应的通孔与螺母螺纹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与钢模板整体直锚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24-5)和第二连杆(24-6)之间、第三连杆(24-7)和第四连杆(24-8)之间、第五连杆(24-9)和第六连杆(24-10)之间、第七连杆(24-11)和第八连杆(24-12)之间均通过多个加强杆(24-14)加固。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与钢模板整体直锚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筏板钢筋限位座(24-13)为U形槽钢或两个垂直于连杆的挡板,所述U形槽钢或两个垂直于连杆的挡板的两侧壁内宽等于筏板钢筋(25)的外径,第一连杆(24-5)和第三连杆(24-7)之间的高差与筏板钢筋(25)的外径相等,第二连杆(24-6)和第四连杆(24-8)之间的高差与筏板钢筋(25)的外径相等,第一连杆(24-5)、第二连杆(24-6)、第五连杆(24-9)和第六连杆(24-10)上安装的筏板钢筋限位座(24-13)的方向一致,第三连杆(24-7)、第四连杆(24-8)、第七连杆(24-11)和第八连杆(24-12)上安装的筏板钢筋限位座(24-13)的方向一致,第一连杆(24-5)上安装的筏板钢筋限位座(24-13)长度方向所在直线与第三连杆(24-7)上安装的筏板钢筋限位座(24-13)长度方向所在直线垂直。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与钢模板整体直锚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为履带吊车和汽车吊车。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