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快速提炼原茶的智能算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提炼原茶的智能算法,将待筛检提炼的原茶放置在茶叶筛选机上,通过茶叶筛选机上的视觉装置的工业RGB相机对采摘原茶进行茶叶的形态、颜色、叶片形状进行扫描记录,用于获取原茶的图像信息,并将获得的图像信息传至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内置的茶叶成分定量分析模型分析经计算机控制温湿度控制检测模块对经计算机比对后的相近特性的原茶叶进行主要成分含量比值预测;通过计算机控制茶叶筛选机上的图像采集器对茶叶进行定位,通过控制茶叶筛选机上的活动机械手对其下方的原茶进行抓取,并对形状大小、成分含量相似的原茶,分别进行归类存放;能够通过茶叶形状、颜色、温湿度快速筛检提炼原茶,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安徽;34 |
申请人: |
黄山市柒日原叶生物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宋如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6-18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8-2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528825.3 |
公开号: |
CN110160979A |
分类号: |
G01N21/31(2006.01);G;G01;G01N;G01N21 |
申请人地址: |
245061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环城北路置业大厦三楼 |
主权项: |
1.一种快速提炼原茶的智能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将待筛检提炼的原茶放置在茶叶筛选机上,通过茶叶筛选机上的视觉装置的工业RGB相机对采摘原茶进行茶叶的形态、颜色、叶片形状进行扫描记录,用于获取原茶的图像信息,并将获得的图像信息传至计算机; 通过计算机内置的茶叶成分定量分析模型分析经计算机控制温湿度控制检测模块对经计算机比对后的相近特性的原茶叶进行主要成分含量比值预测; 通过计算机控制茶叶筛选机上的图像采集器对茶叶进行定位,通过控制茶叶筛选机上的活动机械手对其下方的原茶进行抓取,并对形状大小、成分含量相似的原茶,分别进行归类存放。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提炼原茶的智能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装置通过工业RGB相机记录的颜色包括有如下特征:茶图像的红(R)、绿(G)、蓝(B)三基色和色调(H)、饱和度(S)和光强度(I)三参数进一步计算得到的这6个参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共计12个颜色特征变量。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提炼原茶的智能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大小、成分含量相似的原茶误差量分别不超过5%。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提炼原茶的智能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成分定量分析模型通过以下步骤实现:通过红外光谱模块采集各相对温度湿度条件下原茶的茶汤可见近红外光谱,去除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两端信噪比低的光谱区间,得到修正的茶汤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对所述修正的茶汤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进行吸光度变换,对变换后的吸光度光谱用多元散射校正、正交信号校正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方式进行光谱预处理,采集透射光谱后的茶汤,采用标准方法(GB/T 8312、GB/T8313、ISO14502等)测定其成分含量值,作为该成分的建立定量分析模型的参考值,对得到的预处理后的光谱,结合测定的茶汤成分参考值,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人工神经网络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方式建立该成分定量分析模型,对原茶汤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儿茶素单体均采用上述步骤建立该成分定量分析模型,经独立样本集验证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时,模型内置于计算机的控制管理模块内,通过温湿度控制检测模块检测待检测原茶温湿度,并与计算机内置的成分定量分析模型进行比对。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