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正交异性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交异性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及施工方法,该桥面结构,包括钢桥面板和铺设于所述钢桥面板上方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层,所述钢桥面板与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之间通过胶粘层稳固粘接在一起。采用本申请的桥面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解决了钢桥面系疲劳病害及柔性铺装层易损的难题,且对钢桥面系母材零损伤,再者,桥面结构整体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此外,还兼具超高性能混凝土层可现浇、可预制、厚度可进一步减小的优点。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湖南;43 |
申请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发明人: |
李传习;李游;胡正;刘一鸣;聂洁;冯峥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5-23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9-06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433919.2 |
公开号: |
CN110205937A |
代理机构: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春生 |
分类号: |
E01D21/00(2006.01);E;E01;E01D;E01D21 |
申请人地址: |
410114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2段960号 |
主权项: |
1.一种正交异性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包括钢桥面板和铺设于所述钢桥面板上方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桥面板与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之间通过胶粘层稳固粘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交异性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桥面板为正交异性板,钢桥面板包括顶板、纵肋和横隔板,顶板厚度为12-16mm,纵肋厚度为8-10mm,横隔板厚度为8-1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交异性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层厚度为1.5-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交异性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厚度为30-5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交异性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中配置有钢筋网抗拉结构,所述钢筋网抗拉构造包括配置于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中的纵筋分布层和绑扎或点焊于所述纵筋分布层上方的横筋分布层,所述纵筋分布层和所述横筋分布层交叉呈钢筋网状结构,所述纵筋分布层由多根沿顺桥向平行设置的抗拉纵筋组成,所述横筋分布层由多根沿横桥向平行设置的抗拉横筋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交异性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由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是指扩展度大于560mm,可自流平,抗压强度大于150MPa,轴向抗拉强度大于8MPa,具有超高强度,高韧性,耐久性好且适用于钢桥面铺装的水泥基复合材料。 7.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面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架设钢梁:按照常规钢桥桥梁施工方法依次进行钢梁的预制、现场拼接工序,直至完成钢梁架设得到钢桥面板; S2、制备胶粘剂、在钢桥面板上铺设胶粘层:所述胶粘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基体树脂95-105份、固化剂29-38份、增韧剂18-42份、偶联剂2.5-3.5份、促进剂为4-8份、触变剂为0.5-1.5份以及纳米填料0.04-0.08份;将各组分混合搅拌后采用常规制胶方法制备得到胶粘剂,对已架设的钢桥面板进行喷砂除锈,再将胶粘剂铺设在钢桥面板上形成胶粘层; S3、铺设超高性能混凝土层:当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为现浇时,在胶粘剂凝胶前,在胶粘层上撒布一层铝矾土微粒,待胶粘层固化后布置钢筋网抗拉结构,通过放置垫块控制钢筋网距胶粘层表面的高度,然后现浇超高性能混凝土;其中布置钢筋网抗拉结构的具体过程为:将抗拉纵筋沿桥梁纵向配置在钢桥面板上形成纵筋分布层;将抗拉横筋沿桥梁横向绑扎或点焊在抗剪纵筋上形成横筋分布层;清除焊渣,纵筋分布层和横筋分布层组成钢筋网抗拉结构;当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为工厂预制时,钢筋网抗拉结构也预制在超高性能混凝土层内,此时只需要在胶粘剂固化前,将超高性能混凝土层安装至胶粘层上,通过胶粘剂固化,使钢桥面板与超高性能混凝土层稳固粘接即可; S4、铺筑磨耗层:在超高性能混凝土层顶面进行抛丸处理,并在其上方铺筑磨耗层,完成正交异性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的施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树脂按重量份计包括双酚A型环氧树脂59-82份和耐热性树脂19-42份,所述耐热性树脂包括海因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多官能度耐热性环氧树脂、脂环族缩水甘油酯型三官能度环氧树脂TDE-85和多官能度耐热性环氧树脂AG-80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按重量份计包括耐热性固化剂17.5-23.5份和柔性固化剂11.5-23.5份,所述耐热性固化剂包括缩胺105、酚醛改性胺和二乙基-四甲基咪唑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柔性固化剂包括改进芳香胺、聚醚胺D230和聚酰胺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刚性纳米粒子增韧剂9-42份以及柔性橡胶粒子或聚氨酯互穿网络增韧剂9-42份,所述刚性纳米粒子增韧剂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橡胶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柔性橡胶粒子或聚氨酯互穿网络增韧剂包括丁晴橡胶和聚氨酯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纳米填料包括活性氧化铝、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的一种或多种。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