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交通运输在社会经济系统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区域间依托交通运输业及其基础设施进行旅客和货物的交流,促进区域间劳动分工与合作,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及区域经济结构。研究区域间空间运输联系,能够揭示空间相互作用规律,认识区域的开放性及其彼此的联系方向、强弱和特征,这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决策、客流规划调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都有借鉴意义。
河南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对不同地域间交通运输联系产生多大影响?对运输联系的空间布局、演化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不同地域间空间运输交流带来怎样的变化?正是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根据空间运输理论对河南省公路客运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河南省公路客运的生成规律、增长规律、分布规律和交流规律的系统研究,揭示河南省公路客流的地域联系特征及其演化趋势。
本文利用ArcGIS软件,整合河南省空间数据与交通运输联系的属性数据,建立了数据库。利用调查的客运O-D数据和统计数据,通过AO+VBA在ArcMap平台上对模型编程设计,运算生成了河南省空间运输联系网络图,从而确定河南省公路客运空间联系模式。运用重力模型对河南省各县(市)的运输联系势能进行潜力分析,通过潜力运算结果和公路客运量的对比,分析了区域运输联系的发展状况,提出河南省公路客运优先发展区域。
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1)河南省各地市公路客运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但也有着不协调的情况。(2)各地市公路客运量和周转量的增长率并非一致,而是存在较大差异。河南省整体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公路客运水平的增长速度。(3)从客运量和GDP的分布比来看,河南省中、东部差异较大。从非均衡系数来看,河南省各地市GDP的发展更加趋于不均衡;人口的非均衡系数基本保持不变;客运量及其周转量的非均衡系数上下波动较大,且呈现变化趋势一致的特征。(4)地级城市一般都作为管辖县、市的首位连接城市。郑州市作为省会极化效应明显,辐射范围波及全省。河南省公路客运量的距离衰减规律明显,客流量随距离衰减较快,说明区域间短途流所占比重较大。(5)强度模型中,豫中区是河南省的绝对联系中心,从区域内部联系来看,豫北区的联系强度最大。重力模型中,2007年,郑州市的吸引作用更加明显,洛阳市的地位相比有所下降。节点连接图中可以看出,区域连接关系呈明显的轴—辅系统特征。(6)通过潜能和交流量对比,得到了从西北的济源市到东南的周口市、从濮阳市到洛阳市两条优先发展带。(7) GIS工具对空间运输联系问题的分析优势明显,在研究空间运输联系的指标计算、模型选取、结果输出等方面都起到有力支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