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基坑围护结构侵限凿除残桩和补桩联合支护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围护结构侵限凿除残桩和补桩联合支护方法,尤其适用于连续多根围护桩不同程度侵限的情形,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施工新冠梁、新桩、新支撑,同时做好补桩和新钢支撑之间的刚性连接;换撑后按一定顺序分步凿除侵限围护桩,施工部分侧墙、中板;最后拆除支撑,施工剩余部分主体结构。本发明的联合支护方法高效、安全可靠、适应性强且经济效益高,在解决侵限的同时,还增强了整个支护结构的强度,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普遍应用。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西;45 |
申请人: |
广西大学 |
发明人: |
吴波;李静;张子仪;邓政;黄惟;李志刚;赵涵滢;罗建波;智学民;蒙国往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6-14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8-2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513587.9 |
公开号: |
CN110158614A |
代理机构: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琳丽 |
分类号: |
E02D17/04(2006.01);E;E02;E02D;E02D17 |
申请人地址: |
530003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东路100号 |
主权项: |
1.一种基坑围护结构侵限凿除残桩和补桩联合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先将侵限范围内所有围护桩进行桩顶定位测量,并对围护桩倾斜及侵限情况进行测量,将相应的测量数据用于定位新增围护桩,钻孔灌注新增围护桩,新增围护桩中心点与正前方相邻两根侵限围护桩的桩间间隙的中心点连线垂直于原冠梁长度方向,于新增围护桩顶部设置新增冠梁,于新增冠梁和原冠梁之间浇筑混凝土; S2:于基坑内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设置新第三道钢支撑和新第二道钢支撑,使新第二道钢支撑和新第三道钢支撑的一端分别通过刚性连接器与新增围护桩相连; S3:A.拆除原第三道钢支撑,凿除围护桩至新第三道钢支撑下侧,施作部分侧墙并与新增围护桩形成刚性连接;B.拆除新第三道钢支撑,凿除侵限围护桩至中板底面以下,并施工侧墙;C.施工中板刚性连接,凿除侵限围护桩至中板顶面以上,施工中板;D.拆除原第二道钢支撑,施工部分侧墙至新第二道钢支撑以下;E.拆除新第二道钢支撑,施工剩余部分主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围护结构侵限凿除残桩和补桩联合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于新增冠梁和原冠梁之间浇筑C30素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围护结构侵限凿除残桩和补桩联合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新增冠梁和原冠梁之间浇筑的混凝土为新混凝土,新混凝土与原冠梁的交界面进行凿毛处理,并于凿毛处理后清理干净凿毛处的碎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围护结构侵限凿除残桩和补桩联合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新第二道钢支撑和新第三道钢支撑分别位于原第二道钢支撑和原第三道钢支撑斜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围护结构侵限凿除残桩和补桩联合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侧墙、中板分别与新增围护桩通过刚性连接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坑围护结构侵限凿除残桩和补桩联合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刚性连接器包括钢垫板、钢管和注浆管,钢垫板具有与新增围护桩的外表面相适应的曲面结构,钢垫板的曲面结构一侧与新增围护桩相接触,钢垫板的另一侧与钢管的一端固定相连,钢管的另一端用以和新第二道钢支撑、新第三道钢支撑或侧墙相抵,注浆管的一端在钢管外侧,注浆管的另一端在钢管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坑围护结构侵限凿除残桩和补桩联合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新第二道钢支撑和新第三道钢支撑的端部均通过工字钢与钢管相连。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