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导墙法钻孔灌注桩施工结构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墙法钻孔灌注桩施工结构。所述施工结构包括左、右导墙和多根钻孔灌注桩,所述左、右导墙均呈倒置L型墙体,并在两导墙之间设有沟槽,在沟槽内设有多个垂直于两导墙的分隔墙,每个分隔墙的两侧分别与左、右导墙的连接,且顶面低于导墙顶面;所述多个分隔墙将沟槽分隔成多个隔腔,多根钻孔灌注桩分布在每个隔腔内;在左、右导墙置于地面部分的外侧分别设有泥浆回流沟槽,在每个分隔墙的顶部分别设有导流口。本实用新型利用导墙替代钢护筒作为钻孔灌注桩施工中起预防固定作用,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地下管线众多,浅层回填不密实,毗邻主干道工况下施工,利于施工期间地下管线的保护和主干道通行安全。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湖北;42 |
申请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陈胜;熊春林;薛楷斌;周秋月;刘聪;郑俊;李飞鹏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1-29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8-2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2006347.3 |
公开号: |
CN209293018U |
代理机构: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宣仙 |
分类号: |
E02D5/38(2006.01);E;E02;E02D;E02D5 |
申请人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佳园路23号 |
主权项: |
1.一种导墙法钻孔灌注桩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结构包括左、右导墙(1、2)和施工在两导墙之间的多根钻孔灌注桩(3),所述左、右导墙(1、2)均呈倒置L型墙体,并在两导墙之间设有沟槽(4),在沟槽(4)内设有多个垂直于两导墙的分隔墙(5),每个分隔墙(5)的两侧分别与左、右导墙(1、2)的连接,且顶面低于导墙顶面;所述多个分隔墙(5)将沟槽(4)分隔成多个隔腔,多根钻孔灌注桩(3)分布在每个隔腔内;在左、右导墙(1、2)置于地面部分的外侧分别设有泥浆回流沟槽(6),在每个分隔墙(5)的顶部分别设有导流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墙法钻孔灌注桩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导墙(1、2)在沟槽(4)挖设之后,在沟槽(4)的两侧边采用混凝土施工而成,两导墙内设φ12@300*300单层钢筋网,其导墙的侧壁底部伸入既有管线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导墙法钻孔灌注桩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墙(5)为0.4~0.8m厚的砖砌墙,多个分隔墙(5)等距分布在沟槽内,其间距为20~30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导墙法钻孔灌注桩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钻孔灌注桩(3)呈直线等距分布,且相邻钻孔灌注桩(3)的中心距为1~1.5m,每根钻孔灌注桩(3)的外径为0.8~1.2m,桩长16~24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导墙法钻孔灌注桩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4)宽度等于或大于钻孔灌注桩(3)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导墙法钻孔灌注桩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回流沟槽(6)为100mm*100mm泥浆回流沟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导墙法钻孔灌注桩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导墙(1、2)采用0.15-0.2m厚钢筋砼导墙,左、右导墙(1、2)之间的间距为1~1.5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导墙法钻孔灌注桩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墙(5)的顶面高度低于左、右导墙(1、2)顶面高度的0.2~0.5m,其导流口(7)设置在每个分隔墙(5)顶面的中央位置,其导流口(7)的尺寸为0.2m*0.2m。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