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可用于特高堆石坝主汛期度汛的生态导流洞结构
专利名称: 可用于特高堆石坝主汛期度汛的生态导流洞结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特高堆石坝主汛期度汛的生态导流洞结构及其运行方法,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用以解决生态供水洞无法参与汛期度汛导流的问题。所述生态供水洞结构,包括生态供水洞,所述生态供水洞分别连通堆石坝坝体的上游河道和下游河道,所述生态供水洞包括闸室前洞段、闸室段和闸室后洞段,在闸室段内设置有闸室;还包括旁通洞,所述旁通洞的进口端与闸室前洞段连通,旁通洞的出口端与闸室后洞段连通。本发明通过旁通洞能够绕过生态供水洞的闸室段,使其具有在汛期时导流度汛的作用,拓展了生态供水洞的功能,达到一洞多用的目的。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四川;51
申请人: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超;李永红;何兴勇;雷运华;陈世全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6-04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9-20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482817.X
公开号: CN110258474A
代理机构: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陈仁平
分类号: E02B9/06(2006.01);E;E02;E02B;E02B9
申请人地址: 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浣花北路1号
主权项: 1.可用于特高堆石坝主汛期度汛的生态导流洞结构,包括生态供水洞(1),所述生态供水洞(1)分别连通堆石坝坝体(2)的上游河道和下游河道,所述生态供水洞(1)包括闸室前洞段(11)、闸室段(12)和闸室后洞段(13),在闸室段(12)内设置有闸室(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旁通洞(4),所述旁通洞(4)的进口端与闸室前洞段(11)连通,旁通洞(4)的出口端与闸室后洞段(13)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特高堆石坝主汛期度汛的生态导流洞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闸室(3)内同时设置有平面闸门(5)和能够调节开度的弧形闸门(6),并且平面闸门(5)位于弧形闸门(6)上游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特高堆石坝主汛期度汛的生态导流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旁通洞(4)的洞径与生态供水洞(1)的洞径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特高堆石坝主汛期度汛的生态导流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室(3)顶部向上延伸地设置有竖井(7),所述竖井(7)的顶部从地表穿出,并且竖井(7)的顶部高程(8)比生态供水洞封堵期的20年一遇洪水水位(9)高1m。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用于特高堆石坝主汛期度汛的生态导流洞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旁通洞(4)内预留有能够设置封堵堵头的封堵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用于特高堆石坝主汛期度汛的生态导流洞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旁通洞(4)内设置有封堵堵头,所述封堵堵头包括进口端堵头(41)和出口端堵头(42)。 7.可用于特高堆石坝主汛期度汛的生态导流洞结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特高堆石坝主汛期度汛的生态导流洞结构,还包括初期导流洞(10),所述初期导流洞(10)分别连通堆石坝坝体(2)的上游河道和下游河道;所述运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初期导流洞(10)处于导流运行期内的汛期期间,生态供水洞(1)处于度汛状态:此状态下关闭生态供水洞(1)的闸室(3)内设置的闸门,使水流从旁通洞(4)过流,此期间度汛导流建筑物为初期导流洞(10)和生态供水洞(1); b、在初期导流洞(10)下闸蓄水前最近一个枯期期间,进行旁通洞(4)内封堵堵头施工,该封堵堵头施工完成后旁通洞(4)被完全封堵; c、在初期导流洞(10)下闸封堵后的蓄水期间,生态供水洞(1)处于下泄生态流量状态:开启生态供水洞(1)的闸室(3)内设置的闸门,水流从生态供水洞(1)过流; d、待蓄水水位上升到目标水位后,关闭生态供水洞(1)的闸室(3)内设置的闸门,进行生态供水洞(1)内的永久堵头施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用于特高堆石坝主汛期度汛的生态导流洞结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闸室(3)内同时设置有平面闸门(5)和能够调节开度的弧形闸门(6),并且平面闸门(5)位于弧形闸门(6)上游侧;在步骤a和步骤d中,均为通过下闸平面闸门(5)关闭生态供水洞(1);在步骤c中,全开平面闸门(5),同时在满足下泄生态供水流量要求和蓄水水位上升速度要求的情况下利用弧形闸门(6)调节生态供水洞(1)的下流流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用于特高堆石坝主汛期度汛的生态导流洞结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初期导流洞(10)的进口底板高程与生态供水洞(1)的进口底板高程一致。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