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替打装置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替打装置,涉及基础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的替打装置包括:套筒,用于容纳桩基;替打环,固定设置在所述套筒内部,用于保护桩基;至少一个衬套,固定设置在所述套筒内部、且位于所述替打环的下方,用于调节所述套筒的内径以与所述桩基的直径相适应。通过以上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同一桩帽无法同时满足不同直径桩基的沉桩作业问题。由于具体实施时只需提前根据桩基直径准备不同尺寸的衬套即可,而无需更换桩帽,因此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湖北;42 |
申请人: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赵炜;肖世波;祝元林;刘传志;叶绍其;周春峰;程细平;夏熹微;陈旺;刘自明;张红心;张立超;邓永锋;袁灿;刘科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6-03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9-17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475796.9 |
公开号: |
CN110241732A |
代理机构: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娇娇;刘晓 |
分类号: |
E01D21/00(2006.01);E;E01;E01D;E01D21 |
申请人地址: |
430050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四新大道6号 |
主权项: |
1.一种替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套筒(1),用于容纳桩基; 替打环(2),固定设置在所述套筒内部,用于保护桩基; 至少一个衬套(3),固定设置在所述套筒(1)内部、且位于所述替打环(2)的下方,用于调节所述套筒(1)的内径以与所述桩基的直径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3)由多个沿套筒(1)内侧壁均匀分布的衬套体单元构成;所述衬套体单元包括:连接板(301)以及至少一个导向板(302);所述连接板(301)为弧形板,用于与所述套筒(1)的内侧壁相连;所述导向板(302)安装在所述连接板(301)上,用于在打桩时固定桩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体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劲肋(303);所述加劲肋(30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301相连,所述加劲肋(303)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板(302)相连,用于加固所述连接板(301)与所述导向板(302)之间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垫板(4);所述垫板(4)固定设置在所述套筒(1)与所述衬套(3)之间,且与所述套筒(1)内壁、所述衬套(3)分别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由左、右相同的两部分拼接而成,且每一部分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连的盖板(101)、侧板(102)和底板(103);所述盖板(101)为半圆板状、且中间开有半圆形通槽;所述侧板(102)为半圆筒状,且所述侧板(102)的外径与所述盖板的外径相同;所述底板(103)为上细下粗的半圆筒状,且所述底板(103)的上部外径与所述侧板(102)的外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端部法兰(5);所述端部法兰(5)设置在所述盖板(101)内侧,用于与桩帽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还包括: 多个第一筋板(104),固定设置在所述盖板(101)与所述侧板(102)的连接处,且所述多个第一筋板(104)沿套筒内侧壁的同一水平圆周上均匀分布;和/或, 多个第二筋板(105),固定设置在所述侧板(102)与所述底板(103)的连接处,且所述多个第二筋板(105)沿套筒外侧壁的同一水平圆周上均匀分布;和/或, 多个第三筋板(106),固定设置在所述套筒(1)左右两部分的拼接处,且所述多个第三筋板(106)沿所述拼接处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多个第一吊耳(6),固定设置在所述盖板(101)与所述侧板(102)的连接处,且所述多个第一吊耳(6)沿所述套筒外侧壁的同一水平圆周上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多个第二吊耳(7),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吊耳(6)的下方,且所述多个第二吊耳(7)沿所述套筒外侧壁的同一水平圆周上均匀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多个第三吊耳(8),固定设置在所述替打环(2)上部,且沿所述替打环上部的同一水平圆周均匀分布。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