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河道底泥的微扰动脱水系统
专利名称: 一种河道底泥的微扰动脱水系统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底泥的微扰动脱水系统,包括与清淤装置的泥浆输出端相连的淤泥集中池、与淤泥集中池通过提升组件相连通的带式压滤机、以及通过回流管和冲洗组件与带式压滤机相连通的尾水沉淀池。本实用新型与清淤装置的泥浆输出端相连的淤泥集中池、与淤泥集中池通过提升组件相连通的带式压滤机、以及通过回流管和冲洗组件与带式压滤机相连通的尾水沉淀池形成泥浆的循环处理系统,结构简单、排布合理,对泥浆的处理效果好。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安徽;34
申请人: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猛;奚姗姗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10-23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9-20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722089.2
公开号: CN209412889U
代理机构: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娄岳
分类号: E02F5/28(2006.01);E;E02;E02F;E02F5
申请人地址: 230007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南路856号
主权项: 1.一种河道底泥的微扰动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清淤装置的泥浆输出端相连的淤泥集中池(1)、与淤泥集中池通过提升组件(2)相连通的带式压滤机(3)、以及通过回流管(4)和冲洗组件(5)与带式压滤机(3)相连通的尾水沉淀池(6); 所述淤泥集中池(1)的底部布置有用以扰动泥浆的扰动管组(7),所述扰动管组(7)包括纵向布置在淤泥集中池底部的旁路管道(71)、以及横向布置在淤泥集中池底部的支路管道(72),所述旁路管道(71)的一端与冲洗组件的冲洗管道(51)相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底泥的微扰动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集中池(1)上部的一侧与清淤装置的泥浆输出端相接通、另一侧通过溢流管道(8)与尾水沉淀池(6)相连,淤泥集中池(1)的底部呈锥形结构且横向开设有集泥槽(11),淤泥集中池(1)位于集泥槽(11)开口两底面分别向两侧上方呈不同或相同的角度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底泥的微扰动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2)包括连通淤泥集中池与带式压滤机的提升管道(21)、以及装在提升管道上的淤泥提升泵(22);所述提升管道(21)的一端插入集泥槽(11)内、另一端与带式压滤机(3)的泥浆输入端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底泥的微扰动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组件(5)包括一端伸入尾水沉淀池的冲洗管道(51)、设置在冲洗管道上的冲洗水泵(52)、以及装在冲洗管道上的冲洗截止阀(53);所述冲洗水泵(52)装在冲洗管道靠近尾水沉淀池的一段上、冲洗截止阀(53)装在冲洗管道靠近带式压滤机的一段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底泥的微扰动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管组(7)还包括固装在旁路管道和支路管道末端的堵头(73)、以及用以将旁路管道和支路管道固定在淤泥集中池底部的压块(74),所述旁路管道(71)上装有扰动截止阀(711),旁路管道(71)的一端与位于冲洗水泵(52)和冲洗截止阀(53)之间的冲洗管道(51)相接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底泥的微扰动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管道(71)和支路管道(72)均为工程塑料管,所述支路管道(72)相互平行的设有一个以上且各个支路管道(72)均位于旁路管道(71)的同一侧,两相邻支路管道(72)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0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底泥的微扰动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管道(72)上关于支路管道(72)中心线对称的开设有两排渗水孔(9),关于支路管道(72)中心线对称的两渗水孔(9)的中心和支路管道(72)截面中心的连线与支路管道(72)纵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道底泥的微扰动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渗水孔(9)中的两相邻渗水孔之间的间距为10-30cm、且所述渗水孔(9)的直径d与支路管道(72)直径D之间存在d=(1/6-1/15)D的关系。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