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预制块爬坡滑梯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块爬坡滑梯,包括导轨、支撑横梁、支撑座、平板车、电葫芦。导轨下方支撑有支撑横梁,支撑横梁下方设有支撑座,导轨上方设有平板车,平板车上设有滚筒,导轨右端设有电葫芦,电葫芦挂钩挂在平板车挂孔内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同时可以拆分组合,根据不同长度进行连接,帮助预制块爬坡,减少人力消耗,提高工作质量。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山东;37 |
申请人: |
山东东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徐康;张鑫;王鹏;常健;于洪柱;盛雁伟;王宝永;杨静;尉晓萌;王顺波;赵燕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1-14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9-24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20055416.1 |
公开号: |
CN209427612U |
分类号: |
B65G35/00(2006.01);B;B65;B65G;B65G35 |
申请人地址: |
256410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经济开发区东泰路7号(果里镇) |
主权项: |
1.预制块爬坡滑梯,其特征在于: 包括并列布置的两条导轨(1)以及平板车(2),所述的导轨(1)包括前端导轨(1a)、若干个组合连接在一起的中间导轨(1b)以及后端导轨(1c),所述的中间导轨(1b)安装在前端导轨(1a)与后端导轨(1c)之间, 所述的导轨(1)上端面内凹有滑道(1f),两条导轨(1)下方设有若干个支撑横梁(1d1),所述的支撑横梁(1d1)与导轨(1)相互垂直布置,所述的支撑横梁(1d1)下方垂直设有两根支撑柱(1d), 两条导轨(1)上方共同支撑有平板车(2),所述的平板车(2)下端面均布有四个滚轮Ⅱ(2e),所述的滚轮Ⅱ(2e)中间穿设有中间轴(2f),所述的中间轴(2f)两端与平板车(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的滚轮Ⅱ(2e)围绕中间轴(2f)轴线转动,所述的滚轮Ⅱ(2e)于滑道(1f)内部自由滚动,所述的平板车(2)上方设有若干个滚筒(2a),所述的滚筒(2a)轴线与导轨(1)平行布置,所述的滚筒(2a)右端设有右端轴(2a1),所述的右端轴(2a1)插设于平板车(2)内壁中,所述的滚筒(2a)左端设有左端轴(2a2),所述的左端轴(2a2)插设于平板车(2)内壁中,所述的左端轴(2a2)末端设有齿轮(2a3),所有齿轮(2a3)外部共同套设有一根链条(2d),所述的链条(2d)与齿轮(2a3)啮合连接,所述的平板车(2)右侧端面上设有挂孔(2c), 所述的后端导轨(1c)上支撑有电葫芦(4),电葫芦(4)的挂钩(4a)挂在挂孔(2c)上, 所述的后端导轨(1c)下方设有电源装置(6),电源装置(6)与电葫芦(4)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块爬坡滑梯,其特征在于: 前端导轨(1a)、中间导轨(1b)以及后端导轨(1c)的左右两端下方均各设有一条支撑横梁(1d1),支撑横梁(1d1)下方设有支撑柱(1d), 左右两个中间导轨(1b)连接时,左端中间导轨(1b)右侧的支撑柱(1d)与右端中间导轨(1b)左侧的支撑柱(1d)接触,两个支撑柱(1d)上覆盖有连接板(1e),连接板(1e)通过螺栓(1e1)固定在两个支撑柱(1d)上, 前端导轨(1a)与中间导轨(1b)连接时,前端导轨(1a)右侧的支撑柱(1d)与中间导轨(1b)左侧的支撑柱(1d)接触,两个支撑柱(1d)上覆盖有连接板(1e),连接板(1e)通过螺栓(1e1)固定在两个支撑柱(1d)上, 中间导轨(1b)与后端导轨连接时,中间导轨(1b)右侧的支撑柱(1d)与后端导轨(1c)左侧的支撑柱(1d)接触,两个支撑柱(1d)上覆盖有连接板(1e),连接板(1e)通过螺栓(1e1)固定在两个支撑柱(1d)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块爬坡滑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前端导轨(1a)左侧连接有斜板(1a1),斜板(1a1)左端面与地面接触,斜板(1a1)右端面与平板车(2)上端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块爬坡滑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导轨(1)侧面内凹有防脱槽(1g),所述的防脱槽(1g)内部滑动设有滚轮Ⅰ(2b1),所述的滚轮Ⅰ(2b1)与平板车(2)之间设有防脱杆(2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块爬坡滑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右端轴(2a1)中的某一个上设有贯穿的插孔(2a11),插孔(2a11)上插设有插杆(3),插杆(3)上端穿设至平板车(2)上端面上部,插杆(3)可以脱离插孔(2a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块爬坡滑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插孔(2a11)两端的端口为扇形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块爬坡滑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葫芦(4)左侧设有两个导向管(5),两个所述的导向管(5)上下布置,两个导向管(5)位于两条后端导轨(1c)中间位置,两个导向管(5)通过固定支架(5a)与后端导轨(1c)固定连接,导向管(5)右端设有喇叭口,电葫芦(4)与挂钩(4a)之间的两条牵引线各从一个导向管(5)内部穿过。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