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河道整治挡土墙
专利名称: 一种河道整治挡土墙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整治挡土墙,其结构包括:缓冲地基、河底、驳岸、若干挡土桩a、若干固定杆以及若干基座,驳岸分为左驳岸和右驳岸,靠近居住户的驳岸设为左驳岸,无居住户的一侧设为右驳岸,挡土桩a垂直固定在左驳岸的底部,挡土桩a的右侧为缓冲地基,缓冲地基和左驳岸的底部平齐,基座从河底呈阶梯状排列至缓冲地基,若干基座组成的结构设为模块a,右驳岸的底部和河底之间设有模块b,模块a和模块b的结构一致,本实用新型不仅节约了人力,同时大大提高了驳岸以及驳岸下方地基的稳定性。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苏;32
申请人: 江苏南通六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冒小玲;孙铁冰;高小红;李晓平;洪夏阳;徐海蓉;顾鹏飞;朱小龙;周誉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12-14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0-15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2102777.5
公开号: CN209493965U
代理机构: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胡剑辉
分类号: E02D29/02(2006.01);E;E02;E02D;E02D29
申请人地址: 226500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城南街道解放路9号
主权项: 1.一种河道整治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缓冲地基(1)、河底(2)、驳岸、若干挡土桩a(3)、若干固定杆(4)以及若干基座(5),所述驳岸分为左驳岸(6)和右驳岸(7),靠近居住户的驳岸设为左驳岸(6),无居住户的一侧设为右驳岸(7),所述挡土桩a(3)垂直固定在所述左驳岸(6)的底部,所述挡土桩a(3)的右侧为缓冲地基(1),所述缓冲地基(1)和所述左驳岸(6)的底部平齐,所述基座(5)从所述河底(2)呈阶梯状排列至缓冲地基(1),若干基座(5)组成的结构设为模块a(8),所述右驳岸(7)的底部和所述河底(2)之间设有模块b(9),所述模块a(8)和所述模块b(9)的结构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整治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b(9)和所述右驳岸(7)之间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挡土桩b(10),所述挡土桩a(3)和所述挡土桩b(10)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整治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5)包括顶座(11)和主座(12),所述顶座(11)呈矩形,所述顶座(11)长边的底部设有连接体(13),所述连接体(13)的两侧呈对称的弧形边,所述主座(12)通过所述连接体(13)和所述顶座(11)固定连接,所述主座(12)呈等边梯形,所述主座(12)长边的底部设有延伸部(14),所述延伸部(14)呈等边梯形,所述延伸部(14)的长边和所述主座(12)的长边固定连接且长度一致,所述延伸部(14)的短边和所述顶座(11)的长边长度一致,所述顶座(11)、所述连接体(13)、所述主座(12)以及所述延伸部(14)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整治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座(12)的顶部设有矩形凹槽(15),所述主座(12)的底部设有对称的椭圆形凹槽(16),所述矩形凹槽(15)的左侧设有2个固定孔a(17),所述固定孔a(17)对称位于所述主座(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矩形凹槽(15)的右侧设有2个固定孔b(18),所述固定孔b(18)对称位于所述主座(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固定孔a(17)和所述固定孔b(18)对称位于所述矩形凹槽(15)的两侧,所述固定孔a(17)和所述固定孔b(18)的大小和所述固定杆(4)的大小相对应,所述固定孔a(17)和所述固定孔b(18)均位于所述椭圆形凹槽(16)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整治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4)的两端分别嵌入下方所述基座(5)的固定孔a(17)、上方所述基座(5)的固定孔b(18),所述模块a(8)从底部到顶部基座(5)之间的固定依次通过固定杆(4)固定,所述固定杆(4)从所述模块a(8)的底部到顶部的位置间隔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整治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地基(1)的长度为750mm。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