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包括轨道系统、驱动系统、车辆系统以及配电系统;轨道系统包括架设在两立柱之间的桁架梁和安装在桁架梁上的呈箱体结构的轨道梁;驱动系统包括悬挂于轨道梁上并可沿轨道梁前后行走的的行走机构;车辆系统包括车厢,车厢通过升降机构与行走机构可分离式连接,以使得车厢可在竖直方向作升降运动;配电系统包括在桁架梁上铺设的高压配电线和若干变压器,若干变压器可安装在桁架梁或立柱上,变压器的输出端输出可被行走机构直接使用的低压电源;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空中轨道交通系统,通过轨道系统、配电系统以及车辆系统的优化配置,有效降低了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了车辆系统的运行效率。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东莞开道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陈锡阳;陈俊恺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7-30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0-15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698994.1 |
公开号: |
CN110329281A |
代理机构: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艳美;赵贯杰 |
分类号: |
B61B3/00(2006.01);B;B61;B61B;B61B3 |
申请人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主山社区东纵路208号东城万达广场B区6幢办公楼办公3303 |
主权项: |
1.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系统、驱动系统、车辆系统以及配电系统; 所述轨道系统,其包括架设在两立柱之间的桁架梁和安装在所述桁架梁上的呈箱体结构的轨道梁; 所述驱动系统,其包括悬挂于所述轨道梁上并可沿所述轨道梁前后行走的的行走机构; 所述车辆系统,其包括车厢,所述车厢通过升降机构与所述行走机构可分离式连接,以使得所述车厢可在竖直方向作升降运动,且所述行走机构可带动所述车厢沿所述轨道梁行走; 所述配电系统,其包括在所述桁架梁上铺设的高压配电线和若干变压器,若干所述变压器可安装在所述桁架梁或所述立柱上,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输出可被所述行走机构直接使用的低压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梁的上弦和/或下弦上设置有至少一对所述轨道梁,一对所述轨道梁安装在所述桁架梁长轴向的相对的两侧并通过若干腹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梁内形成有沿所述桁架梁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放置配电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为a,0.1m≤a≤0.4m,所述轨道梁的横截面的宽度为b,0.1m≤b≤0.4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与所述桁架梁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冲力传递机构,所述冲力传递机构包括一对液压缸和一连接杆,一对所述液压缸上的油嘴通过一细管连接,以使得两所述液压缸的状态不能发生突变,所述连接杆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柱上,且所述连接杆的前后两端还分别与所述立柱两端的两个所述桁架梁连接,一对所述液压缸中的其中一者的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柱上,一对所述液压缸中的另一者的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且两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抵接在同一所述桁架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悬挂板、卷扬机构和吊索;所述悬挂板设置于所述车厢的顶部,与所述车厢通过若干吊索可分离式连接,且当所述车厢靠近所述悬挂板时,所述车厢与所述悬挂板无缝接触,所述悬挂板用于支撑和安装所述行走机构,所述悬挂板的前端或后端设置一与所述悬挂板连接的安装基板,所述卷扬机构安装在所述安装基板上;若干所述吊索的一端与所述车厢连接,若干所述吊索的另一端卷绕在所述卷扬机构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构包括卷扬轮和与所述卷扬轮传动连接的卷扬驱动器,若干所述吊索包括与所述车厢靠近所述卷扬机构所在一端连接的第一吊索和与所述车厢远离所述卷扬机构所在一端连接的的第二吊索,所述第二吊索的上端沿所述悬挂板延伸至所述卷扬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系统还包括一防摆动机构,所述防摆动机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车厢上的伸缩杆和设置在所述伸缩杆的自由端的磁铁块,所述磁铁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导向轮,当所述伸缩杆伸出所述箱体时,所述导向轮沿与所述车厢相对的所述立柱滚动,所述磁铁块与所述立柱之间产生具有一定力度的非接触磁吸力,所述磁吸力垂直于所述立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系统还包括减振机构,所述减振机构包括悬挂轴、悬挂固定罩、直线电机驱动机构以及检测装置,所述悬挂固定罩与所述车厢连接,所述悬挂固定罩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一托板,所述悬挂轴的上端与所述行走机构连接,所述悬挂轴的下端穿过所述悬挂固定罩的空腔与所述托板连接,且所述悬挂轴可在所述悬挂固定罩中上下滑动,所述悬挂固定罩内还设置有可套在所述悬挂轴上的弹性件;所述直线电机驱动机构用于根据所述车体或所述轨道在竖直方向上的微幅的起伏变化为所述悬挂固定罩提供竖直方向上的上反驱动力,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车厢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或加速度的微幅变化量,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直线电机驱动机构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空气弹簧,所述安装基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空气弹簧的内腔连通的气囊,所述气囊的体积远大于所述弹性件的体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头部和/或尾部覆设具有气囊结构的柔性壳体;当所述柔性壳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车厢整体呈流线型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顶部还具有前后延伸的套筒,所述套筒中设置可沿所述套筒前后滑动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后端与所述柔性壳体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分别与所述悬挂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的主动轮机构和从动轮机构,所述主动轮机构和所述从动轮机构上分别设置有一连接件和一连接配合件,当前后所述车厢靠近时,后方所述车厢上方的连接件与前方所述车厢上方的连接配合件自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柔性壳体中的空气释放出来成收缩状态,以使得前后所述车厢无缝连接成为列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一咬合机构,所述连接配合件包括一连接块;所述咬合机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咬合片,两所述咬合片之间形成与所述连接块相适配的咬合空间,两所述咬合片之间可相对枢转运动,以打开或闭合所述咬合空间,且所述咬合空间与所述咬合片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的两侧呈开放结构,以使得所述连接块从所述咬合空间内可侧滑分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行走机构的电力驱动系统电性连接的第一电触头,所述连接配合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行走机构的电力驱动系统电性连接的第二电触头,当所述连接件与连接配合件连接时,所述第一电触头与所述第二电触头电性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系统中还包括一停靠系统,所述停靠系统包括设置于主车道至少一侧的一泊车架,所述泊车架包括两引道和若干停车道,两所述引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主车道上的前后两个位置对接,两所述引道的另一端自所述主车道横向向一侧延伸,每一所述停车道的两端分别与两引道连接,所述停车道用于集中悬挂停靠轨道车,所述轨道车可通过所述引道进出于任一所述停车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轨道梁延伸方向,前后相邻两段所述轨道梁的行驶面的相对的端部分别设置一斜面,两所述斜面相对呈“八”字形设置,所述轨道系统还包括一无缝驳接系统,其包括一设置于两所述斜面之间的楔形驳接块,通过所述驳接块将两段所述轨道梁的行驶面无缝对接在一起,所述驳接块的两侧分别与所相对的两所述斜面之间设置有滑动连接结构,通过所述滑动连接结构,所述驳接块可沿两所述斜面在水平面内滑动,以使得两段所述轨道梁相对靠近或远离;所述驳接块上分别与两所述斜面相邻的侧边的长度小于所述斜面的长度,以使得所述驳接块在两段所述轨道梁的行驶面范围内滑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行驶在轨道梁上的车辆进行实时定位的移动定位系统,所述移动定位系统包括若干编码色带组和一检测系统;若干所述编码色带组其沿所述轨道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编码色带组包括若干条并行设置且具有不同的颜色排序的色带;所述检测系统安装在所述行走机构上,其包括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组色带检测模组,每一所述色带检测模组分别与所述编码色带组内的其中一条所述色带相对应,每一所述色带检测模组包括若干色带检测器,若干所述色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色带反射的光的颜色,以判断所对应的所述色带的颜色。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在彼此相邻的两所述色带检测模组之间设置的遮光板,所述遮光板用于分割两彼此相邻的所述色带检测模组的光线接收空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分光器与所述编码色带组之间的透光板,所述透光板上设置有若干分别与每一所述色带相对应的夹缝,光线通过所述夹缝后形成一光带。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板与所述分光器之间还设置有一聚光板,所述聚光板上设置有若干分别与所述透光板上的每一所述夹缝相对应的聚光镜。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