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属于软土地基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外壳、加热管以及加热装置,所述加热管设置在外壳内且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套设于所述加热管外侧的导热套管,所述导热套管与所述加热管之间形成夹层,所述夹层内填充有导热介质,所述导热套管的周侧设置有若干延伸至外壳外侧的导热棒,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导热套管转动的驱动装置,本发明具有间接增大加热管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管在加热土壤时的效率。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东;44
申请人: 东莞市广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姚湘平;侯建柱;姚子健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6-25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0-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553767.X
公开号: CN110295588A
分类号: E02D3/11(2006.01);E;E02;E02D;E02D3
申请人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街道黄金路1号东莞天安数码城A1栋1116之一
主权项: 1.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包括外壳(1)、加热管(2)以及加热装置(3),所述加热管(2)设置在外壳(1)内且与所述加热装置(3)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套设于所述加热管(2)外侧的导热套管(4),所述导热套管(4)与所述加热管(2)之间形成夹层(5),所述夹层(5)内填充有导热介质,所述导热套管(4)的周侧设置有若干延伸至外壳(1)外侧的导热棒(6),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导热套管(4)转动的驱动装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导热棒(6)沿所述导热套管(4)的长度方向分布,且相邻所述导热棒(6)之间呈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壁开设有若干对应所述导热棒(6)的滑移口(7),所述导热棒(6)滑移在所述滑移口(7)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棒(6)呈中空结构,所述导热棒(6)的外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导气孔(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孔(9)内设置有防水透气膜(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8)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且与导热套管(4)同轴设置的转动板(81)、若干连接所述导热套管(4)与转动板(81)的连接杆(82)以及活塞杆与转动板(81)背离导热套管(4)一侧固定的驱动电机(8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81)的外壁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滚动轴承(811)。 8.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待处理软土中设置砂井,并在所述砂井中插入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 S2、在所述砂井上铺设砂垫层,并在所述砂垫层中设置与抽真空装置连接的透气软管; S3、开启加热装置(3),对待处理软土进行加热,同时通过抽真空装置进行抽真空,加速待处理软土结合水的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垫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碎石土层、素土层以及石灰土层,所述碎石土层的厚度为50~65cm,所述素土层的厚度为30~45cm,所述石灰土层的厚度为25~40c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软管为金属软管,该金属软管的表面为环形波纹状或螺旋形波纹状。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