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钢护筒的锚固方法及锚固结构
专利名称: 钢护筒的锚固方法及锚固结构
摘要: 本申请涉及钢护筒锚固施工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护筒的锚固方法及锚固结构。所述锚固方法包括:将钢护筒下放至岩层顶部;在所述钢护筒内沿着岩层内部钻孔后,在所述钢护筒的内下放锚固钢护筒于岩层中,使得所述钢护筒与所述锚固钢护筒部分重叠,形成一个贯穿至所述岩层的桩基空间;对所述锚固钢护筒与所述钢护筒之间的缝隙填塞密实;其中,所述锚固钢护筒的直径d小于所述钢护筒的直径D。该方案可适应由不同硬度地质层所构成的地质。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东;44
申请人: 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洪磊;王玉清;丁亚军;廖永芳;陈振宇;柴伟;高世强;赖引明;刘怀刚;姜冰;刘炜;苗帅;肖向荣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8-06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0-08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723166.9
公开号: CN110306547A
代理机构: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刘延喜
分类号: E02D5/66(2006.01);E;E02;E02D;E02D5
申请人地址: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东区兴政路1号中环广场3座19层
主权项: 1.一种钢护筒锚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钢护筒下放至岩层顶部; 在所述钢护筒内沿着岩层内部钻孔后,在所述钢护筒的内下放锚固钢护筒于岩层中,使得所述钢护筒与所述锚固钢护筒部分重叠,形成一个贯穿至所述岩层的桩基空间; 对所述锚固钢护筒与所述钢护筒之间的缝隙填塞密实; 其中,所述锚固钢护筒的直径d小于所述钢护筒的直径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所述钢护筒内沿着岩层内部钻孔的步骤,包括: 沿着所述钢护筒内向岩层内部钻孔深度H为大于或等于所述钢护筒直径D的2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下放锚固钢护筒沿着岩层内部钻孔深度H和所述钢护筒直径D,设定所述锚固钢护筒的长度L为大于或等于H+2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钢护筒内下放锚固钢护筒的步骤中,将所述锚固钢护筒的定位中心与所述钢护筒的中心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固钢护筒的直径d与所述钢护筒的直径D之间的差值大于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锚固钢护筒与所述钢护筒之间的缝隙填塞密实的步骤,包括: 利用水泥浆对所述锚固钢护筒与所述钢护筒之间的缝隙填塞密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所述钢护筒内沿着岩层内部钻孔后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钢护筒内沿着岩层内部钻孔至预设深度。 8.一种钢护筒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护筒和套设在所述钢护筒内部并且与该钢护筒一端重叠的锚固钢护筒;所述钢护筒和锚固钢护筒同轴布设;所述锚固钢护筒的直径d小于所述钢护筒的直径D,所述锚固钢护筒与所述钢护筒之间的缝隙密实填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护筒位于岩层顶部,所述锚固钢护筒位于岩层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护筒下方的岩层钻孔深度为H为大于等于所述钢护筒直径D的2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固钢护筒的长度为L为大于或等于H+2D。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固钢护筒的直径d比所述钢护筒的直径D小于5cm。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固钢护筒与所述钢护筒之间的缝隙由水泥浆密实填满。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护筒与所述锚固钢护筒形成一个贯穿于覆盖层和所述岩层的桩基空间。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