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利用齿轮沿齿轨滚动来带动吊箱从户外直入上楼的设计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齿轮沿齿轨滚动来带动一个装置进行垂直和水平运送人和物的设计以及“吊箱从户外直入上楼”的实例设计构想。包括户外立柱、固定齿轨、转向齿轨、转向液缸、爬行小车和吊箱等。本设计构想就是从规避户外加建电梯等多种上楼方案的局限性和缺点出发,比如,普通电梯方案只能解决直上直下,但是一般不能完全解决坐轮椅的人在进入楼房后会遇到再爬台阶的难题,而本专利的设计构想就能把坐轮椅的老弱病残人或其他重物直接送到各层住户的房门外走道上。而且加建简单、环境影响小、造价低,容易协调共建。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陈景辉 |
发明人: |
陈景辉;陈立哲;陈蕾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09-10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0-08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11050629.1 |
公开号: |
CN110304523A |
代理机构: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分类号: |
B66B9/08(2006.01);B;B66;B66B;B66B9 |
申请人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江南西路10号406室 |
主权项: |
1.一种利用齿轮沿齿轨滚动来带动一个装置进行垂直和水平三维度方向运送人和物的设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轨依托支承结构提供的支承可以在垂直和水平三维度方向连续敷设;而由电机和齿轮等构成的爬行小车与装载人和物的容器或装置联成一体,电机则驱动齿轮并带动承载人和物的容器或装置沿连续的齿轨运动,实现人和物在垂直和水平三维度方向的运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动一个装置进行垂直和水平三维度方向运送人和物的“吊箱从户外直入上楼”的设计实例,其特征在于:包括户外立柱(1)、柱上固定齿轨(3)、可转向齿轨(4)、转向液缸(5)墙上固定齿轨(6)、吊箱(7)和爬行小车(8)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户外立柱(1),其特征在于:一根在横向支撑(2)扶持下的户外立柱(1)竖立在屋外贴近的空地上;立柱(1)的一个侧面分段安装了柱上固定齿轨(3)和与楼房中间层相应的可转向齿轨(4);可转向齿轨(4)不转向时,与柱上固定齿轨(3)相接,供爬行小车顺利通过;而转向后即与目的层的墙上固定齿轨相接,引导小车(8)和吊箱(7)爬向目的楼层的楼面走道,楼顶层不设转向齿轨,而由柱上和墙上齿轨直接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小车齿轮(15)爬行的齿轨,其特征在于:分为柱上固定齿轨(3)、可转向齿轨(4)和墙上固定齿轨(6)三种,它们的构成同样是两根相背的异形角钢(18)和(19)由连接钢板精确组合成一体,其中一根角钢(18)的一侧相背翼缘上有与齿轮参数相匹配的齿眼。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箱(7),其特征在于: 1)吊箱(7)的外形像一个扁盒子,箱顶两头低中间高,以引导高个子、体重大的站到中间。 2)吊箱(7)分上下两部分,由箱顶电机(14)输出端的卷筒(10)带动四根穿过吊箱四角的钢管(11)并与下半部四个角的插管端(12)连接的钢丝绳(16)将吊箱下半部上提或下放,上提插管端(12)插入钢管(11)即构成完整的吊箱(7),随小车(8)运动,下放插管端(12)即可使吊箱下半部着地,供人和物进出吊箱。 3)吊箱底的两端设置斜坡,以方便轮椅进出,中间部位设置下凹槽,以引导轮椅的后轮和高个子站到中间。 4)吊箱两端设外开门(13),并配有自动打开和锁紧的装置,确保运行时的吊箱门处在安全锁紧状态。 5)吊箱下半部高度宜在1.2米左右,同时各部分设计都应周全考虑孩童和用户的行为特征和安全。 6)吊箱设置超重和偏重报警装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行小车(8),其特征在于: 1)电机(14)安装在吊箱顶部的中间,其转动轴可两端分别输出,相互切换,但不能同步工作,近柱端输出通过齿轮(15)在齿軌(3,4,6)上的滚动带动吊箱(7)的上楼或下楼。而远柱端输出则通过卷筒(10)和钢丝绳(16)带动吊箱下半部的上提或下放。 2)小车基板(17)的四角配置4个或更多个导向轮(24),导向轮(24)夹住齿軌两根角钢(18,19)的翼缘,确保在行进中不脱轨不卡死,并承受吊箱(7)传来的荷载。 3)基板(17)的中部突出一个短套筒(20)以改善电机输出轴的受力状态。 4)电机外有一个与吊箱连为一体的盒形结构(21),一端套住基板上的套筒(20),另一端则作为电机输出轴远柱端的支承(22),让吊箱重量直接有效地传给齿轮和齿轨。 5)小车设置自动安全制动装置,在遇到停电、电机故障或任何危险时,弹出插销插入齿轨齿眼制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转向齿轨(4),其特征在于:可转向齿轨(4)在液缸(5)的拉动或推动下绕下部端的转动原点摆动,根据需要与柱上固定齿轨(3)或墙上齿轨(6)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吊箱从户外直入上楼”的设计的运行程序,其特征在于: 1)用户确定选择目的层,人和物(轮椅)进入吊箱(7),锁紧安全门(13)。 2)电机(14)带动钢丝绳(16)上提下半部吊箱,插管端(12)插入钢管(11)构成整体吊箱(7)。 3)电机切换输出到齿轮(15),爬行小车(8)带吊箱(7)垂直爬升越过目的层的转向齿轨(4)的转点,然后由相应的液缸(5)拉动转向齿轨(4)转向并与目的层对应的墙上齿轨(6)对接。 4)小车(8)即带着吊箱(7)顺墙上固定齿轨(6)运动,在靠近楼外墙时,墙上感应门(13)自动打开,小车和吊箱通过感应门后感应门自动关闭,而小车(8)和吊箱(7)则继续运动到目的层的楼面走道上方。 5)电机再切换输出到钢丝绳卷筒(10),通过钢丝绳(16)下放吊箱下半部下落至楼面走道上,打开出口的吊箱门(13),人和轮椅即可离开吊箱(7)。 6)自动关闭吊箱(7)的两端门(13)并按程序反向回落到地面等待下一次运行。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