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变径筒体结构的送桩器 |
摘要: |
一种变径筒体结构的送桩器,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桩帽、转接板和送桩器筒体,所述桩帽的上端面与转接板的下端面连接,所述送桩器筒体的下端面与转接板的上端面连接,所述转接板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桩帽的内腔与送桩器筒体的内腔通过第一通孔连通;其中,所述送桩器筒体包括下筒体、中间筒体和上筒体,所述下筒体与转接板的上端面连接,所述中间筒体设置在下筒体和上筒体之间,所述中间筒体呈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加的结构,所述下筒体的直径大于上筒体的直径。本实用新型的变径筒体结构的送桩器,通过设置的送桩器筒体的变筒体结构,提高了送桩器筒体的强度,并且转接板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通过第一通孔避免桩帽内形成负压。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江苏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徐蒋桐;孟勋;张华;何建军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1-10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0-08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20038937.6 |
公开号: |
CN209468761U |
代理机构: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马广旭 |
分类号: |
E02D13/00(2006.01);E;E02;E02D;E02D13 |
申请人地址: |
226361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五接镇 |
主权项: |
1.一种变径筒体结构的送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帽(1)、转接板(2)和送桩器筒体(3),所述桩帽(1)的上端面与转接板(2)的下端面连接,所述送桩器筒体(3)的下端面与转接板(2)的上端面连接,所述转接板(2)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21),所述桩帽(1)的内腔与送桩器筒体(3)的内腔通过第一通孔(21)连通;其中,所述送桩器筒体(3)包括下筒体(31)、中间筒体(32)和上筒体(33),所述下筒体(31)与转接板(2)的上端面连接,所述中间筒体(32)设置在下筒体(31)和上筒体(33)之间,所述中间筒体(32)呈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加的结构,所述下筒体(31)的直径大于上筒体(33)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筒体结构的送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帽(1)远离转接板(2)的端部呈向远离桩帽(1)中心外扩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筒体结构的送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桩器筒体(3)内设有一组支撑组件(4),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第一支撑杆(41)、第二支撑杆(42)、支撑环(43)和一组第一加强筋板(44),所述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2)的端部均设置在送桩器筒体(3)的内壁上,并且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2)呈十字交叉设置,所述支撑环(43)设置在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2)上,所述一组第一加强筋板(44)设置在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2)连接处的角部上,并且第一加强筋板(44)处于支撑环(43)与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2)所围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筒体结构的送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桩器筒体(3)靠近转接板(2)端部的外壁上设有一组吊耳(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径筒体结构的送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桩器筒体(3)靠近转接板(2)端部的内壁上设有一组加强筋板(34),所述一组加强筋板(34)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在送桩器筒体(3)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筒体结构的送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帽(1)内设有送桩管(6),所述送桩管(6)的上下端部设有转接法兰(61),所述送桩管(6)上端的转接法兰(61)与桩帽(1)的内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径筒体结构的送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桩管(6)的外壁上设有一组导向支架(7),所述导向支架(7)包括第一支架板(71)、第二支架板(72)、第一导向管(73)和第二导向管(74),所述第一支架板(71)和第二支架板(72)对称设置在送桩管(6)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导向管(73)设置在第一支架板(71)远离送桩管(6)的末端,所述第二导向管(74)设置在第二支架板(72)远离送桩管(6)的末端,所述第一导向管(73)和第二导向管(74)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径筒体结构的送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桩管(6)内设有内支撑管(62),所述送桩管(6)的内壁与内支撑管(62)的外壁之间设有一组第二加强筋板(63)。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