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应用于钢桁梁桥下平联的修复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应用于钢桁梁桥下平联的修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钢桁梁桥下平联的修复方法,下平联包括若干下平联单元,每个下平联单元包括第一角钢、第二角钢以及铆钉,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的一侧通过铆钉锚固;其特征在于,修复方法的步骤包括:使用冲钉替换铆钉;除净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涂刷第一保护层于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上;矫正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使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之间的间隙趋于零;更换冲钉为铆钉;修补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之间的间隙。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钢桁梁桥下平联的修复方法,其操作简单,不改变下平联结构自重和受力体系,使用所述修复方法后的下平联安全可控。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湖北;42
申请人: 中铁大桥局武汉桥梁特种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志敏;邹小宝;朱永亮;任勇;王永鹏;丁香林;肖南;杨先权;赵兰海;王方宇;陆良广;谢翔;田毅;杨志江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4-02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0-08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262521.7
公开号: CN110306446A
代理机构: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王维
分类号: E01D22/00(2006.01);E;E01;E01D;E01D22
申请人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六路97号
主权项: 1.一种应用于钢桁梁桥下平联的修复方法,所述下平联包括若干下平联单元(1),每个所述下平联单元(1)包括第一角钢(11)、第二角钢(12)以及铆钉(13a),所述第一角钢(11)与第二角钢(12)的一侧通过所述铆钉(13a)锚固;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方法的步骤包括: 使用冲钉(13b)替换所述铆钉(13a); 除净所述第一角钢(11)和第二角钢(12); 涂刷第一保护层(2)于所述第一角钢(11)和第二角钢(12)上; 矫正所述第一角钢(11)和第二角钢(12),使所述第一角钢(11)和第二角钢(12)之间的间隙(10)趋于零; 更换所述冲钉(13b)为所述铆钉(13a); 修补所述第一角钢(11)和第二角钢(12)之间的间隙(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钢桁梁桥下平联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净所述第一角钢(11)和第二角钢(12)的具体步骤包括: 使用高压水枪对所述第一角钢(11)和第二角钢(12)上的锈渣和原有涂层进行清洗直至除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钢桁梁桥下平联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所述第一角钢(11)和第二角钢(12)的具体步骤包括: 使用钢板夹将变形分离的所述第一角钢(11)和第二角钢(12)的支背重新合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钢桁梁桥下平联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补所述第一角钢(11)和第二角钢(12)之间的间隙(10)的具体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间隙(10)是否大于预设值,若是,则焊接一钢板(3)于所述间隙(10)上,否则,填满填充物(4)在所述间隙(10)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钢桁梁桥下平联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补第一角钢(11)和第二角钢(12)之间的间隙(10)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依次涂刷第二保护层(5)、第三保护层(6)于所述第一角钢(11)与第二角钢(12)形成的顶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钢桁梁桥下平联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一钢板(3)于所述间隙(10)上的具体步骤包括: 涂刷一保护层于所述钢板(3)的下表面上; 焊接所述钢板(3)在所述第一角钢(11)与第二角钢(12)上,且所述下表面朝向所述第一角钢(11)与第二角钢(12); 再次涂刷所述保护层于所述钢板(3)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钢桁梁桥下平联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3)的长度与所述间隙(10)的长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钢桁梁桥下平联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钢(11)与第二角钢(12)形成的顶面宽度与所述钢板(3)的宽度之差小于8m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钢桁梁桥下平联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3)的厚度为4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钢桁梁桥下平联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2)的材质为环氧富锌漆;第二保护层(5)的材质为环氧云铁中间漆;第三保护层(6)的材质为丙烯酸脂肪族聚氨酯面漆。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