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非嵌岩墙板底部灌浆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嵌岩墙板底部灌浆方法,包括:步骤一、将预制好的H形墙按预设位置放入沟槽中,H形墙包括:一对墙体和多个连接件;步骤二、将多个固定组件一一安装至多对贯通孔内,并紧固,每个固定组件包括:一对插接柱,插接柱圆锥体形的一端穿过贯通孔并伸入沟槽侧壁内;两对卡位柱;一对螺纹杆;步骤三、按照步骤一至步骤二的方法将多个预制好的H形墙安装至开挖好的沟槽内,形成首尾相连的连续墙体;步骤四、向每对墙体之间安装钢筋笼;步骤五、向连续墙体侧壁与沟槽之间的间隙灌浆,形成灌浆层,待灌浆层硬化后,向每对墙体之间由下至上灌浆。本发明具有增强墙体底部的稳定性,避免后期灌浆时,墙体上浮而偏离预设位置的有益效果。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北京;11 |
申请人: |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发明人: |
庞彪;杨小刚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6-24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0-1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549349.3 |
公开号: |
CN110318389A |
代理机构: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史霞 |
分类号: |
E02D5/20(2006.01);E;E02;E02D;E02D5 |
申请人地址: |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丙88号 |
主权项: |
1.非嵌岩墙板底部灌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将预制好的H形墙按预设的墙板位置放入开挖好的沟槽中,其中,所述H形墙包括: 一对墙体,一对墙体平行设置,一对墙体上对称设置有多对贯通孔,且位于所述墙体重心下方; 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固定于一对墙体侧壁上,以连接一对墙体; 步骤二、将多个固定组件一一安装至多对贯通孔内,并紧固,其中,每个固定组件包括: 一对插接柱,所述插接柱为中空,一对插接柱一端呈圆锥体形,另一端面敞开,所述插接柱靠近所述圆锥体形一端的侧壁上对称设有一对圆孔,靠近另一端的侧壁外部对称设置一对沿所述插接柱径向设置的第一助力杆,一对圆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插接柱的中轴线相交,所述插接柱的直径略小于所述贯通孔,所述插接柱圆锥体形的一端穿过所述贯通孔并伸入所述沟槽侧壁内,所述圆孔位于所述沟槽侧壁内,所述第一助力杆位于一对墙体之间; 两对卡位柱,两对卡位柱分别滑动穿设于两对圆孔上,所述卡位柱朝向所述圆孔的一端呈圆锥体形,背离所述圆孔的一端具有直径大于所述圆孔的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上对称固定一对连接绳的一端,一对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插接柱内侧壁上,以使一对卡位柱上的抵接板之间具有容纳间隙; 一对螺纹杆,一对螺纹杆一端分别滑动套设于一对插接柱内,另一端相对螺接于一螺纹筒内,所述螺纹杆伸入所述插接柱内的一端设有圆锥体形的插入头,所述插入头位于所述容纳间隙内,所述螺纹杆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一对沿所述螺纹杆径向设置的第二助力杆,其中,当所述插入头朝向所述插接柱的圆锥体形的一端移动至极限时,对应的一对卡位柱的抵接板分别抵接于所述螺纹杆直径较大的部分的外侧壁上,所述卡位柱伸出所述圆孔至极限,所述第二助力杆不与所述插接柱接触; 其中,当一对螺纹杆相向移动至极限,且一对插接柱相向移动至终点时,该对插接柱呈圆锥体形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对墙体之间的距离; 步骤三、按照步骤一至步骤二的方法将多个预制好的H形墙安装至开挖好的沟槽内,形成首尾相连的连续墙体; 步骤四、向每对墙体之间安装钢筋笼; 步骤五、向连续墙体侧壁与所述沟槽之间的间隙对称同步由下至上灌浆,形成灌浆层,待灌浆层硬化后,向每对墙体之间由下至上灌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嵌岩墙板底部灌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H形墙还包括两组固定杆,两组固定杆对称设置于一对墙体的两端,每组固定杆包括至下而上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侧壁具有螺纹; 一组连接板,一组连接板与相邻H形墙上的两组固定杆一一对应,所述连接板具有一对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杆直径的锁孔,一对锁孔分别套设于相邻两个H形墙的两个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锁孔外的部分螺接有紧固螺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嵌岩墙板底部灌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H形墙相连接的墙体的表面呈波浪形,形成榫卯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嵌岩墙板底部灌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预设有多个凸耳,在步骤四安装钢筋笼后,将钢筋笼上的钢筋采用固定线绑于所述凸耳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嵌岩墙板底部灌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对插接柱上的圆孔为两对,两对圆孔的圆心的连线相互垂直,每个圆孔上均穿设有所述卡位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嵌岩墙板底部灌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连接钢筋和浇注于所述连接钢筋上的混凝土层,所述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伸入一对墙体侧壁内。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