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对接结构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对接结构,属于自动充电桩技术领域。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对接结构,包括第一车载电极、第二车载电极和充电桩本体,第一车载电极和第二车载电极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充电头,充电桩本体上连接有与第一充电头相配合的第二充电头,第二充电头与第一电极夹板和第二电极夹板之间均连接有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采用接触式自动充电,相比较无线充电,速度快,效率高,故障率低,对接可靠,并且给驾驶员充分的侧向停车间距,避免车辆由于胎压、载物等引起的高度误差,导致车辆无法与充电桩对接,提高对接高度的适用性,更轻松的进入充电车位,方便操作。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山东;37 |
申请人: |
柳景耀 |
发明人: |
柳景耀;柳玉爽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1-02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0-1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1800697.0 |
公开号: |
CN209479446U |
代理机构: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牟炳彦 |
分类号: |
B60L53/16(2019.01);B;B60;B60L;B60L53 |
申请人地址: |
264000 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滨海中路2018号烟台职业学院 |
主权项: |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对接结构,包括第一车载电极(1)、第二车载电极(4)和充电桩本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载电极(1)和第二车载电极(4)均连接在车辆底盘上,所述第一车载电极(1)和第二车载电极(4)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充电头(15),所述充电桩本体(14)固定连接在地面上,所述充电桩本体(14)上连接有第一电极夹板(2)、第二电极夹板(3)、第三电极夹板(5)和第四电极夹板(6),所述充电桩本体(14)上连接有与第一充电头(15)相配合的第二充电头(16),所述第二充电头(16)与第一电极夹板(2)和第二电极夹板(3)之间均连接有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夹板(2)和第二电极夹板(3)均与第一车载电极(1)相抵,所述第三电极夹板(5)和第四电极夹板(6)均与第二车载电极(4)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夹板(2)、第二电极夹板(3)、第三电极夹板(5)和第四电极夹板(6)的纵向间距均小于第一车载电极(1)和第二车载电极(4)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电极夹板(2)、第二电极夹板(3)、第三电极夹板(5)和第四电极夹板(6)的横向间距均大于第一车载电极(1)和第二车载电极(4)的宽度,且所述充电桩本体(14)宽度与车辆宽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组第一支座(7)和第二支座(13),所述第一支座(7)固定连接在充电桩本体(14)上,两组所述第二支座(13)分别与第一电极夹板(2)和第二电极夹板(3)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支座(13)远离第一电极夹板(2)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1),所述第二连杆(11)远离第二支座(13)的一端通过铰链与第一支座(7)活动相连,所述第一支座(7)通过铰链活动链接有第一连杆(8),所述第一连杆(8)远离第一支座(7)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支撑杆(17),所述支撑杆(17)远离第一连杆(8)的一端与第二充电头(16)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8)与第二连杆(11)之间连接有固定杆(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4)上固定连接有挡板(12),所述挡板(12)与支撑杆(17)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9)。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