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隔热混凝土热阻性能评价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热混凝土热阻性能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隔热混凝土试件,埋设温度传感器至试件的中心位置,填充、捣实;在室内耐候试验箱内和室外自然环境下进行热阻性能测试,记录和存储温度场数据;以所得温度场数据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划分和定义惰性阶段、变化阶段和稳定阶段三个阶段,定义惰性点和转折点;定义和计算温度惯性持续时间ti、达到稳定态所需时间tt、达到目标温度T2所需时间te、变化阶段持续时间△t和热阻特性指数S,分析和评价所述试件的热阻性能。该方法能够实现对隔热混凝土热阻性能的准确和全面评价,同时也为道路功能性材料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和保证。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发明人: |
孙晓龙;覃潇;李善强;尹应梅;邹超;贺绍华;禹振轩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7-10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0-15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619645.6 |
公开号: |
CN110333263A |
代理机构: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段卉 |
分类号: |
G01N25/20(2006.01);G;G01;G01N;G01N25 |
申请人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 |
主权项: |
1.一种隔热混凝土热阻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呈中心对称形状的隔热混凝土试件,埋设温度传感器至试件的中心位置,填充、捣实; S2.在温度差为30℃~40℃、湿度为40%~100%的条件下进行热阻性能测试,记录和存储温度场数据; S3.以步骤S2所得温度场数据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划分和定义惰性阶段、变化阶段和稳定阶段三个阶段,定义惰性点和转折点; S4.定义和计算温度惯性持续时间ti、达到稳定态所需时间tt、达到目标温度T2所需时间te、变化阶段持续时间△t和热阻特性指数S,分析和评价试件的热阻性能; 其中,步骤S3所述惰性阶段定义为在外界温度作用下,恒温状态的隔热混凝土打破恒温惯性,从初始恒定温度开始缓慢下降或上升的阶段;步骤S3所述变化阶段定义为隔热混凝土试件温度线性下降或上升的阶段;步骤S3所述稳定阶段定义为隔热混凝土试件温度下降或上升逐渐趋于稳定的阶段;步骤S3所述惰性点定义为温度变化曲线惰性阶段的结束点,也是变化阶段的起始点;步骤S3所述转折点定义为温度变化曲线由变化阶段的稳定变化进入稳定阶段的平缓变化的变化点; 所述缓慢上升或下降是指温度变化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为0~0.577; 所述线性下降或上升是指温度变化曲线斜率的绝对值>0.577,且温度变化曲线斜率为目标斜率±0.05; 所述目标斜率为温度变化曲线惰性点的切线斜率; 所述下降或上升逐渐趋于稳定是指温度变化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为0~0.577; 步骤S4所述温度惯性持续时间ti定义为试验开始至温度惰性阶段结束所持续的时间,即温度惰性阶段持续时间;步骤S4所述达到稳定态所需时间tt定义为初始状态变化至稳定状态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即起始点至转折点之间经历的时间;步骤S4所述达到目标温度T2所需时间te定义为温度变化曲线所涵盖的时间跨度,即从初始温度变化至目标温度T2所需要的时间; 步骤S4所述变化阶段持续时间△t定义为温度曲线稳定变化的阶段,即惰性点至转折点之间的时间,所述变化阶段持续时间△t的计算公式如式(I)所示: △t=tt-ti 式(I); 步骤S4所述热阻特性指数S定义为目标温度T2的绝对值与从零度变化至目标温度T2所需要时间te-t0间的乘积,所述热阻特性指数S的计算公式如式(II)所示: S=(te-t0)×│T2│ 式(I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分析和评价试件的热阻性能的方法为:定义隔热混凝土的热阻特性指数S2与普通混凝土的热阻特性指数S1的差值为△S,当0<△S≤6.5,隔热混凝土的热阻性能一般;当6.5<△S≤18.3,隔热混凝土的热阻性能良好;当△S>18.3,隔热混凝土的热阻性能优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埋设温度传感器的方法为:确认温度传感器的埋设位置,用热绝缘涂料对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传输线隔热包裹,然后在热绝缘涂料表面采用防水膜防水,钻孔,埋设温度传感器,用含有隔热改性剂的沥青冷补料对孔隙进行填充,捣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绝缘涂料为环氧树脂和硅胶粉配置的水性涂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和硅胶粉的质量比为1~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形状为正方体或长方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隔热混凝土为沥青混凝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耐候试验箱为UV紫外灯耐候试验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V紫外灯为高强紫外卤素灯,主光谱有效范围为350nm~450nm。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