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风车式斜拉索减振系统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车式斜拉索减振系统,涉及斜拉索减振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斜拉索;多个间隔设置在斜拉索上的阻尼减振风车;阻尼减振风车的转动轴与斜拉索的中轴线共轴。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吸收周围气流流动带来的风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能对斜拉索的影响,避免斜拉索抖动程度超出安全范围,为桥梁结构提供安全保障。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西;36 |
申请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发明人: |
黄永虎;张红丽;罗文俊;陈莘莘;万云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1-22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0-18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1932074.9 |
公开号: |
CN209508814U |
代理机构: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分类号: |
E01D19/16(2006.01);E;E01;E01D;E01D19 |
申请人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港东大街808号 |
主权项: |
1.一种风车式斜拉索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系统包括: 斜拉索(1); 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斜拉索(1)上的阻尼减振风车(2); 所述阻尼减振风车(2)的转动轴与所述斜拉索(1)的中轴线共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振风车(2)包括: 风车主体(20),所述风车主体(20)包括:并排设置的电磁集能单元(21)以及磁流变阻尼单元(22),所述电磁集能单元(21)以及所述磁流变阻尼单元(22)均为圆盘形结构; 穿设于所述电磁集能单元(21)以及所述磁流变阻尼单元(22)上的固定轴(23),所述固定轴(23)为圆筒结构; 多个设置在所述风车主体(20)侧壁上的风车扇叶(24),所述风车扇叶(24)的底端同时固设于所述电磁集能单元(21)以及所述磁流变阻尼单元(22)的侧壁上; 其中,所述斜拉索(1)穿设与所述固定轴(23)内部; 所述电磁集能单元(21)、所述磁流变阻尼单元(22)、所述固定轴(23)以及所述斜拉索(1)的中轴线重合; 所述电磁集能单元(21)与所述磁流变阻尼单元(22)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集能单元(21)包括: 第一外壳(210),所述第一外壳(210)内设置有第一腔体(211); 包裹在所述第一腔体(211)的侧壁上的第一永磁体(212); 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211)内部的第一转盘(213); 绕设在所述第一转盘(213)上的定子线圈(214); 其中,所述第一转盘(213)不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固定轴(23)上,所述第一外壳(210)以及所述第一腔体(211)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固定轴(23)上,所述固定轴(23)、所述第一外壳(210)、所述第一腔体(211)以及所述第一转盘(213)共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210)、所述第一腔体(211)以及所述第一转盘(213)均为圆盘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流变阻尼单元(22)包括: 第二外壳(220),所述第二外壳(220)内设置有第二腔体(221); 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221)内部的剪切板(222); 绕设在所述剪切板(222)的侧壁上的励磁线圈(223); 填充在所述第二腔体(221)内部的磁流变液(224); 其中,所述剪切板(222)不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固定轴(23)上,所述第二外壳(220)以及所述第二腔体(221)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固定轴(23)上,所述固定轴(23)、所述第二外壳(220)、所述第二腔体(221)以及所述剪切板(222)共轴; 所述电磁集能单元(21)与所述励磁线圈(223)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220)、所述第二腔体(221)以及所述剪切板(222)均为圆盘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23)与所述第二腔体(221)的衔接处设置有密封圈(225)。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23)与所述电磁集能单元(21)以及所述磁流变阻尼单元(22)的衔接处,均设置有止推轴承(25)。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风车扇叶(24)呈正多边形的排列方式。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车扇叶(24)迎风设置。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