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物品防翻倒装置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物品防倾覆装置,其能够防止放置在安装板上的物品因地震等的振动而倾覆,而不使用任何电动构件作为部件。本发明设有防翻倒构件45:其左端连接到左旋转杆15,左旋转杆可旋转地支撑在沿前端侧中途布置的左主轴13上;其右端连接到右旋转杆16,右旋转杆可旋转地支撑在沿前端侧或后端侧中途布置的右主轴14上;当来自物品W的负载由用于支撑物品W的全部或部分负载的负载支撑构件17支撑时,防倾覆构件由于左旋转杆15和右旋转杆16的旋转而下降或旋转;当防倾覆构件45下降到最低位置时,防倾覆构件位于物品W的前侧。当防倾覆构件45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在其下方形成有物品提升装置从前表面侧插入其中的插入空间。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日本;JP |
申请人: |
东海承重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片山和洋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02-14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0-29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80010671.2 |
公开号: |
CN110392658A |
代理机构: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方挺;侯晓艳 |
分类号: |
B65G1/14(2006.01);B;B65;B65G;B65G1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国爱知县 |
主权项: |
1.一种形成有物品容纳空间的物品防倾覆装置,所述物品容纳空间的前侧是敞开的,物品存放在所述物品容纳空间内,所述物品防倾覆装置包括: 绕左支撑轴可旋转地设置的左旋转杆,所述左支撑轴具有沿水平方向的长度;绕右支撑轴可旋转地设置的右旋转杆,所述右支撑轴具有沿所述水平方向的长度; 负载支撑构件,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连接到所述左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右端连接到所述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以支撑所述物品的全部或部分负载; 弹性构件,为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前端侧或后端侧或所述左旋转杆或所述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供能以始终向上定位;以及 防倾覆构件,所述防倾覆构件构造成在所述物品放置在所述负载支撑构件上之前在待机状态下在所述负载支撑构件上方或对角线上方的待机位置处待机,在将所述物品放置在所述负载支撑构件上后在防倾覆状态下从所述待机位置移动到所述物品的前侧, 其中,所述左支撑轴在所述左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枢转地支撑所述左旋转杆,所述右支撑轴在所述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枢转地支撑所述右旋转杆, 所述防倾覆构件的左端和所述左旋转杆通过由线性体构成的线性连接构件、由单个或多个连杆构件构成的连杆连接构件或由所述线性体和所述多个连杆构件构成的复合连接构件相互连接,另外,所述防倾覆构件的右端和所述右旋转杆通过由线性体构成的线性连接构件、由单个或多个连杆构成的连杆连接构件或由所述线性体和所述多个连杆构件构成的复合连接构件相互连接,以及 当所述防倾覆构件处于所述防倾覆状态时,在所述防倾覆构件下方形成插入空间,从所述负载支撑构件提起所述物品的叉车和其他机器的叉子或者所述装置中包括的物品提升单元插入所述插入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防倾覆构件,其中, 所述物品容纳空间形成有底板、竖立在所述底板的左侧的左侧板以及竖立在所述底板的右侧并面向所述左侧板的右侧板,以及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方,当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由于所述物品的负载抵抗所述弹性构件的弹力而下降时,所述负载支撑构件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所述防倾覆构件在所述待机状态下位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前端侧的上端侧,所述防倾覆构件在所述防倾覆状态下位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前端侧的中间部分处并且位于所述物品的前侧, 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前表面上设置有位置保持单元,所述位置保持单元构造成在所述物品与所述防倾覆构件的后表面接触的情况下保持所述防倾覆构件的位置, 所述防倾覆构件的左端和所述左旋转杆通过形成所述线性连接构件的线性体连接或连接到形成所述复合连接构件的线性体的端部,另外,所述防倾覆构件的右端和所述右旋转杆通过形成所述线性连接构件的线性体连接或连接到形成所述复合连接构件的线性体的端部,以及 当所述物品放置在所述负载支撑构件上时,所述左旋转杆绕所述左支撑轴旋转,所述右旋转杆绕所述右支撑轴旋转,通过所述线性连接构件或所述复合连接构件的操作,所述防倾覆构件降低到达所述防倾覆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所述防倾覆构件的左端和所述左旋转杆通过所述复合连接构件彼此连接,另外,所述防倾覆构件的右端和所述右旋转杆通过所述复合连接构件彼此连接,包括在所述复合连接构件中的第一左连杆构件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左旋转杆的后端,包括在所述复合连接构件中的第二左连杆构件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左连杆构件的另一端,包括在所述复合连接构件中并且其中间部分由线性体引导构件引导的左线性体的一端固定到所述第二左连杆构件的另一端,所述左线性体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防倾覆构件的左端, 包括在所述复合连接构件中的第一右连杆构件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右旋转杆的后端,包括在所述复合连接构件中的第二右连杆构件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右连杆构件的另一端,包括在所述复合连接构件中并且其中间部分由线性体引导构件引导的右线性体的一端固定到所述第二右连杆构件的另一端,所述右线性体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防倾覆构件的右端,以及 当所述物品放置在所述负载支撑件上时,所述左旋转杆绕所述左支撑轴旋转,所述右旋转杆绕所述右支撑轴旋转,通过所述复合连接构件的操作,所述防倾覆构件降低到达到所述防倾覆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在所述左旋转杆的后端或后端侧中间部分形成有沿左侧板方向突出的左突出部,所述左侧板形成有对应于移动轨迹的左引导槽,所述左突出部沿所述移动轨迹插入并移动, 在所述右旋转杆的后端或后端侧中间部分形成有沿右侧板方向突出的右突出部,所述右侧板形成有对应于移动轨迹的右引导槽,所述右突出部沿所述移动轨迹插入并移动,以及 所述左旋转杆在被所述左引导槽引导的同时旋转,所述右旋转杆在被所述右引导槽引导的同时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在所述左侧板方向上突出的左连杆侧突出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左连杆构件的端部和/或中间部分处,所述左侧板形成有对应于移动轨迹的左连杆侧引导槽,所述左连杆侧突出部沿所述移动轨迹移动, 在所述右侧板方向上突出的右连杆侧突出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右侧连杆构件的端部和/或中间部分处,所述右侧板形成有与移动轨迹对应的右连杆侧引导槽,所述右连杆侧突出部沿所述移动轨迹移动,以及 所述第一和第二左连杆构件在被所述左连杆侧引导槽引导的同时旋转,所述第一和第二右连杆构件在被所述右连杆侧引导槽引导的同时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模制成板状,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和所述左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所述左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右端和所述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所述右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以及 当所述负载支撑构件支撑物品的全部或部分负载时,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所述物品容纳空间由模制成方形的左框架、模制成方形的右框架和连接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的多个水平杆包围,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模制成板状,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的前端侧或后端侧以及所述左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一个左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左端的后端侧或前端侧与所述左框架通过另一个左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以及 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右端的前端侧或后端侧以及所述右旋转杆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通过一个右旋转轴可旋转地彼此连接,所述负载支撑构件的右端的后端侧或前端侧与所述右框架通过另一个右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所述防倾覆构件的左端和所述左旋转杆通过所述连杆连接构件连接,所述防倾覆构件的右端和所述右旋杆通过所述连杆连接构件连接, 当所述物品放置在所述负载支撑构件上时,所述左旋转杆绕所述左支撑轴旋转,所述右旋转杆绕所述右支撑轴旋转,所述防倾覆构件通过所述连杆连接构件的操作从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的上端侧到所述物品的前侧拉出弧形,从而达到所述防倾覆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防倾覆装置,其中, 所述防倾覆构件包括: 在所述防倾覆状态下位于物品前方的板状防倾覆构件主体; 左臂,所述左臂的前端固定到所述防倾覆主体的后表面的左侧,所述左臂的后端延伸到所述防倾覆构件主体的后侧,所述左臂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连杆构件;以及 右臂,所述右臂的前端固定到所述防倾覆构件主体的后表面的右侧,所述右臂的后端延伸到所述防倾覆构件主体的后侧,所述右臂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连杆构件, 左接触构件固定到所述左臂,右接触构件固定到所述右臂,以及 在所述水平方向上具有长度并且所述左接触构件与之接触的左止动件,所述左止动件在所述防倾覆状态下固定到所述左框架的内部,在所述水平方向上具有长度并且所述右接触构件与之接触的右止动件,所述右止动件在所述防倾覆状态下固定到所述右框架的内侧。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