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红层软岩路堑边坡低扰动加固防护体系
专利名称: 红层软岩路堑边坡低扰动加固防护体系
摘要: 红层软岩路堑边坡低扰动加固防护体系,以大幅度降低施工过程对边坡的扰动,克服施工过程边坡易发生垮塌的技术难题。加固防护体系包括:混凝土天沟,设置于路堑边坡坡顶线外侧一定距离的山体上,防止堑顶外山坡地表水冲刷路堑边坡;预加固微型桩,纵横向间隔布设于路堑边坡坡顶山体上,从山体表面垂直地面打入,穿过覆盖土层,且锚固于红层软岩内一定深度,防止覆盖土层在路堑边坡开挖过程中产生滑塌;混凝土镶边,设置于各级红层软岩坡面坡顶位置;拼装式钢筋混凝土锚杆框架梁和低预应力弱扰动锚杆,在分级开挖形成的红层软岩坡面上纵横向间隔布设,低预应力弱扰动锚杆通过钻孔以一定钻孔角度打入山体内,内端一定长度锚固于红层软岩内,外端与对应的拼装式钢筋混凝土锚杆框架梁固定连接,使红层软岩坡面岩土层处于受压状态,提高路堑边坡的稳定性。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四川;51
申请人: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吴沛沛;李安洪;徐骏;钟志彬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12-06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0-29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2040044.3
公开号: CN209555945U
代理机构: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王建国
分类号: E02D17/20(2006.01);E;E02;E02D;E02D17
申请人地址: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
主权项: 1.红层软岩路堑边坡低扰动加固防护体系,其特征是包括:混凝土天沟(1),设置于路堑边坡(10)坡顶线外侧一定距离的山体(S)上,防止堑顶外山坡地表水冲刷路堑边坡(10);预加固微型桩(2),纵横向间隔布设于路堑边坡(10)坡顶山体(S)上,从山体(S)表面垂直地面打入,穿过覆盖土层(A),且锚固于红层软岩(B)内一定深度,防止覆盖土层(A)在路堑边坡(10)开挖过程中产生滑塌;混凝土镶边(3),设置于各级红层软岩坡面(11)坡顶位置;拼装式钢筋混凝土锚杆框架梁(4)和低预应力弱扰动锚杆(5),在分级开挖形成的红层软岩坡面(11)上纵横向间隔布设,低预应力弱扰动锚杆(5)通过钻孔以一定钻孔角度(α)打入山体(S)内,内端一定长度锚固于红层软岩(B)内,外端与对应的拼装式钢筋混凝土锚杆框架梁(4)固定连接,使红层软岩坡面(11)岩土层处于受压状态,提高路堑边坡(10)的稳定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层软岩路堑边坡低扰动加固防护体系,其特征是:所述红层软岩坡面(11)为退台式坡面,相邻两级红层软岩坡面(11)之间形成边坡平台(8),边坡平台(8)上沿线路方向拉通设置混凝土平台截水沟(6),将上级红层软岩坡面(11)的地表水截流,防止冲刷下一级红层软岩坡面(11);于最下一级红层软岩坡面(11)的坡脚位置设置沿线路方向延伸的混凝土护脚(7),作为拼装式钢筋混凝土锚杆框架梁(4)的基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层软岩路堑边坡低扰动加固防护体系,其特征是:所述拼装式钢筋混凝土锚杆框架梁(4)为由相交叉的纵梁、横梁构成的十字型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层软岩路堑边坡低扰动加固防护体系,其特征是:所述预加固微型桩(2)呈矩形或者梅花型布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层软岩路堑边坡低扰动加固防护体系,其特征是:所述钻孔角度(α)为15~25°。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