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江河水底淤泥清理用节能组合双体船及相应的江河清淤方法
专利名称: 江河水底淤泥清理用节能组合双体船及相应的江河清淤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江河水底淤泥清理用节能组合双体船及相应的江河清淤方法。为填补现有技术空白,本发明江河水底淤泥清理用节能组合双体船包括N个耘耙组件、主船体和副船体,每个耘耙组件包括耘刀头、连接板和尾耙,连接板中段和后部分别铰接有前、后控制杆,前、后控制杆上部分别通过绑绳捆绑固定在副船体的外侧船体侧壁上的栏杆上,每个耘耙组件的耘刀头前部系有一拉绳,该拉绳的另一端系在主船体的内则船壁上,其中N为正整数,且3≤N≤100,所述控制杆长度>待清理江河水深的2倍,拉绳的长度应以绕地过副船体船底,仍能将耘耙组件搬至副船体上。本发明具有能耗小、成本低的优点,适合淤积严重的河流,特别适合黄河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清淤。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山东;37
申请人: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山东省淡水渔业监测中心)
发明人: 刘峰;高云芳;李娴;董俊;朱永安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7-09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616512.3
公开号: CN110397104A
代理机构: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韩富强
分类号: E02F5/28(2006.01);E;E02;E02F;E02F5
申请人地址: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段店镇位里庄3号
主权项: 1.一种江河水底淤泥清理用节能组合双体船,包括清淤船本体,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N个耘耙组件,且所述清淤船本体包括主船体和副船体,所述主、副船体的船尾上分别设有方向舵和螺旋桨,方向舵配有操纵杆,螺旋桨配有驱动机构,所述主、副船体配有前连接梁和后连接梁,所述前连接梁两端分别连接在主船体和副船体的船头内侧壁上,所述后连接梁两端分别连接在主船体和副船体的后部内侧壁上,每个耘耙组件包括耘刀头、连接板和尾耙,三者顺次连接,其中耘刀头尖端在前,尖端两侧设有侧刃,两条侧刃中间设有上曲刃,两条侧刃之间为底板,上曲刃与两条侧刃之间为曲面,所述尾耙包括刮板,该刮板上表面向下倾斜,与其下表面在前侧边相交成直刃,刮板上均匀设有多个排成一排的耙齿,每个耙齿上、下两端分别突出于刮板,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和所述刮板中段相连,所述连接板中段和后部分别铰接有前控制杆和后控制杆,副船体的外侧侧壁上设有栏杆,同一个耘耙组件上的前、后控制杆构成一组,各组前、后控制杆上部分别通过绑绳捆绑固定在副船体的外侧船体侧壁上的栏杆上,每个耘耙组件的耘刀头前部系有一拉绳,该拉绳的另一端系在主船体的邻近副船体的船侧壁上,其中N为正整数,且3≤N≤100,所述前、后控制杆长度均大于待清理江河水深的2倍,所述拉绳的长度应以绕过副船体船底,仍能将耘耙组件搬至副船体上为准。 工作时,主、副船体横向浮在河流水面上——以其副船体的外侧侧壁上的栏杆始终垂直于河流中心线为准,其耘耙组件位于副船体下方,并插入水底淤泥内,主、副船体顺河流向下游漂移时,带动各个耘耙组件在河底淤泥内行进,将表层的河底淤泥耘起,并用耙齿搅散,扩散到水中,随水流向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江河水底淤泥清理用节能组合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梁和后连接梁分别设有扶手,上述扶手固定于前连接梁和后连接梁中部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江河水底淤泥清理用节能组合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梁、后连接梁两端均为活动连接,所述前连接梁、后连接梁两端均为活动连接,所述主、副船体的内侧壁前后端与相邻的扶手两端分别系有扶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江河水底淤泥清理用节能组合双体船,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联动操控杆,该联动操控杆两端分别通过一竖轴,铰接在一个套管或抱箍上,两个套管或抱箍分别套在主、副船体的方向舵的操纵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江河水底淤泥清理用节能组合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耘刀头的两侧的侧刃端部向外延伸出延伸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江河水底淤泥清理用节能组合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控制杆和后控制杆比重均小于水,并可漂浮在水中。 7.一种江河清淤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①.制造或购买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江河水底淤泥清理用节能组合双体船,以下简称双体船; ②.选择待清理江河的丰水期作为清淤期间,在待清理江河的划定待清理河段,优先选择水深浅、流速缓的河段作为待清理河段,并预定清淤深度; ③.将第①步所述双体船行驶至待清理河段的上游端,使双体船横向停在江河中,并使副船体处于主船体的上游, ④.手持前、后控制杆将中部的一个耘耙组件从副船体外侧丢入在河水中,并通过调节入水的耘耙组件的前、后控制杆的相对高度,使该入水的耘耙组件的耘刀头插入河底淤泥中,最后将该入水的耘耙组件的前、后控制杆上部通过绑绳捆绑固定在副船体的外侧船体侧壁上的栏杆上,必要时调节该耘耙组件上的拉绳,使拉绳绷紧; ⑤.按④所述方法,依次对称地将两侧的各个耘耙组件投入水中,并将其上的前、后控制杆上部通过绑绳捆绑固定在副船体的外侧船体侧壁上的栏杆上,必要时调节各个调节该耘耙组件上的拉绳,使各个拉绳绷紧; ⑥.通过调节各个耘耙组件上前、后控制杆相对高度,借以使各个耘耙组件在淤泥中转成水平状态,双体船受河水水流推动,向下游移动,带动水下的各个耘耙组件的耘刀头将河底的淤泥耘起,进而被紧随其后的尾耙上的耙齿搅散,混在水中随河水流向下游,受各个耘耙组件阻力的影响,双体船移动速度慢于水流速度; 这一过程中,注意使双体船始终横在江河内——以其副船体的外侧侧壁上的栏杆始终垂直于河流中心线为准,调节方法如下: 若船头偏快,工作人员调节副船体前部的耘耙组件的前、后控制杆,使副船体前部连接的耘耙组件插入淤泥的深度加大,增大副船体前部连接的耘耙组件的阻力,或者调节副船体后部的耘耙组件的前、后控制杆,使副船体后部连接的耘耙组件插入淤泥的深度减小,减少副船体后部连接的耘耙组件的阻力; 若船头偏慢,工作人员调节副船体前部的耘耙组件的前、后控制杆,使副船体前部连接的耘耙组件插入淤泥的深度减小,减小副船体前部连接的耘耙组件的阻力,或者调节副船体后部的耘耙组件的前、后控制杆,使副船体后部连接的耘耙组件插入淤泥的深度加大,加大副船体后部连接的耘耙组件的阻力; 若行进中的双体船忽然出现停顿现象,说明某个耘耙组件钩到了水下礁石或其他杂物,此时通过观察各组前、后控制杆的受力情况,找出受压弯曲的后控制杆,该后控制杆即为钩到了水下礁石或其他杂物的耘耙组件的后控制杆,解开该后控制杆及其同组的前控制杆的绑绳,然后,前、后控制杆一起向下压,必要时通过调节前、后控制杆的相对高度,调节相应耘耙组件的俯仰角,使该耘耙组件与水下礁石或其他杂物分离,双体船恢复移动,然后再回到第④步即可, ⑦.当双体船漂移至待清理河段的下游端时,松开各个拉绳,并解开各个绑绳,将各个耘耙组件连同其上铰接的前、后控制杆提到主船体或/和副船体上,并依次排开; ⑧.然后回至第③步,循环往复,直至待清理河段的河底淤泥降低至预定清淤深度或者待清理江河的丰水期结束时止。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