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人工环境气候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m2.5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试验箱体、真空泵、空调机组,试验箱体包括上盖、主壳体,主壳体的上端面安装上盖;主壳体的一侧设置氟利昂出气通道、氟利昂进气通道,弯折结构的氟利昂出气通道的一端于主壳体的一侧上部与主壳体内腔相连通,氟利昂进气通道的一端于主壳体的一侧下部与主壳体内腔相连通,氟利昂出气通道、氟利昂进气通道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氟利昂出气管、氟利昂进气管与空调机组连接;主壳体的另一侧下部设置空气过滤通道,空气过滤通道上通过真空抽气通道连接真空泵。本发明结构简单,易操作,可重复模拟相同pm2.5的环境,使试验结构准确。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辽宁;21 |
申请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发明人: |
刘鲁生;陈滨;周美琪;姜辛;黄楠;杨兵;史丹;宋昊哲;翟朝峰;袁子尧;卢志刚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7-18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0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651351.1 |
公开号: |
CN110398570A |
代理机构: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分类号: |
G01N33/00(2006.01);G;G01;G01N;G01N33 |
申请人地址: |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
主权项: |
1.一种pm2.5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箱体、真空泵、空调机组,具体结构如下: 试验箱体包括上盖、主壳体,主壳体的上端面安装上盖;主壳体的一侧设置氟利昂出气通道、氟利昂进气通道,弯折结构的氟利昂出气通道的一端于主壳体的一侧上部与主壳体内腔相连通,氟利昂进气通道的一端于主壳体的一侧下部与主壳体内腔相连通,氟利昂出气通道、氟利昂进气通道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氟利昂出气管、氟利昂进气管与空调机组连接; 主壳体的一侧上部还设置气溶胶进入通道、反应气体进入通道、水汽进入通道,气溶胶进入通道、反应气体进入通道、水汽进入通道的一端分别与主壳体内腔相连通,气溶胶进入通道、反应气体进入通道、水汽进入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气溶胶输入管、反应气体输入管、水汽输入管连接; 主壳体的另一侧下部设置气溶胶排出通道、空气过滤通道,气溶胶排出通道、空气过滤通道的一端分别与主壳体的内腔相连通,气溶胶排出通道、空气过滤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气溶胶输出管、空气过滤管连接,空气过滤通道上通过真空抽气通道连接真空泵。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pm2.5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壳体的另一侧上部设置压力表、温湿度传感器,压力表、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入端分别伸至主壳体的内腔。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pm2.5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壳体内部空腔设置叶轮,叶轮与主壳体底部电机相连。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pm2.5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壳体的底部设置排污通道,排污通道的一端与主壳体的内腔相连通,排污通道的另一端与排污管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pm2.5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溶胶进入通道、反应气体进入通道、水汽进入通道、气溶胶排出通道、空气过滤通道、排污通道上均设置手动球阀,真空抽气通道上设置电磁充气阀。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pm2.5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盖与主壳体上端的法兰通过螺栓连接,上盖与主壳体之间设置密封圈。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pm2.5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试验箱体的下端设置支腿,试验箱体通过支腿支撑于地面。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pm2.5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壳体的外围及上盖的外围均设置保温棉层,主壳体与其外围保温棉层通过配套的螺栓螺母固定形成外壳。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pm2.5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壳体为圆柱形,主壳体内径为300~500cm,主壳体高度为600~800cm,主壳体壁厚为6~10cm;主壳体外部两侧保温棉层厚度为40~60cm,主壳体外部底端保温棉层厚度为80~120cm,上盖外部保温棉层厚度为80~120cm。 10.一种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pm2.5环境模拟试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开启真空泵和电磁充气阀对主壳体进行抽真空,抽至压力表负压力指针到极限时关闭真空泵和电磁充气阀; (2)通过气溶胶进入通道向主壳体内充入模拟pm2.5成分的气溶胶,开启空调机组,将温度设定到实验要求值; (3)通过反应气体进入通道、水汽进入通道向主壳体内充入反应气体和水汽,开启电机带动叶轮使主壳体内的各种气体充分反应,记录温湿度传感器显示的温度值和湿度值,反应完毕后,通过气溶胶排出通道将反应后的气体收集检测,得到一组不同温度、湿度、反应气体的实验结果; (4)通过空气过滤通道排除残余气体,然后打开排污通道排除残余液体,实验完毕。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