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内六线横江-大关段主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对策研究
论文题名: 内六线横江-大关段主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对策研究
关键词: 铁路工程;山区铁路;地质勘测;灾害评估
摘要: 内六铁路横江至大关段为山区铁路,位于川滇高原东麓小凉山与乌蒙山之间的金沙江一级支流横江河谷峡谷地区。此地区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突出表现就是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为代表的地质灾害。由于2006年7月22日和8月25日此段线路所处的云南省盐津县相继发生里氏5.1级强烈地震,造成内六线横江至大关段铁路设施多处受损,铁路正常营运被迫中断,影响正常行车时间多达48小时,对铁路运输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鉴此,如何评价该区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主要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为铁路部门治理这些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试图在这一领域做出相应的探索。 本文以内六线横江至大关段铁路沿线主要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在野外现场调查与已有地质资料详尽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该段铁路沿线的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和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发育特征。对各单种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中分别建立了适合该段铁路区域实际地质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值,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该区域的崩塌稳定度进行了预测评估,对滑坡和泥石流运用了基于层次分析的综合指数法进行了危险度评价。最后,本文初步建立了该段铁路沿线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各因子对应评价等级的基准划分值。分别运用基于层次分析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和基于可拓学的物元分析法定量评价了铁路沿线的地质环境质量,定量评价同定性分析基本吻合,并结合宏观定性分析对铁路沿线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还对各主要灾害工点提出了初步的防治对策建议。总的说来,这两种定量评价方法,特别是基于可拓学的物元分析法对该段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度进行综合评估是地质灾害评价方法中的一种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一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评价方法和结果可供今后的该段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 向望
专业: 地质工程
导师: 白志勇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08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