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可用于现场施加栏杆水平推力的反力架
专利名称: 一种可用于现场施加栏杆水平推力的反力架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力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可用于现场施加栏杆水平推力的反力架,包括左底梁,所述左底梁右端设有中底梁,且左底梁与中底梁滑动连接,所述中底梁右端设有右底梁,且中底梁与右底梁滑动连接,所述左底梁顶端设有下斜撑,所述下斜撑外侧顶端设有中斜撑,且中斜撑与下斜撑滑动连接,所述中斜撑内侧顶端设有上斜撑,且中斜撑与上斜撑滑动连接,所述右底梁顶端设有下立柱,所述下立柱外侧顶端设有中立柱,且下立柱与中立柱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限位块,这种设置配合滑板与固定架的固定连接和螺纹轴与滑板的螺旋连接,通过转动把手可以实现对装置的快速组装、拆卸和调节,且不受场地影响,便于重复使用。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山西;14
申请人: 太原太工天昊土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平;牛兴亮;杨虎青;胡文生;吴植安;樊亚男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3-07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20285621.7
公开号: CN209570441U
分类号: G01N3/02(2006.01);G;G01;G01N;G01N3
申请人地址: 030000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迎泽西大街希望大厦2层
主权项: 1.一种可用于现场施加栏杆水平推力的反力架,包括左底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底梁(1)右端设有中底梁(2),且左底梁(1)与中底梁(2)滑动连接,所述中底梁(2)右端设有右底梁(3),且中底梁(2)与右底梁(3)滑动连接,所述左底梁(1)顶端设有下斜撑(4),所述下斜撑(4)外侧顶端设有中斜撑(5),且中斜撑(5)与下斜撑(4)滑动连接,所述中斜撑(5)内侧顶端设有上斜撑(6),且中斜撑(5)与上斜撑(6)滑动连接,所述右底梁(3)顶端设有下立柱(7),所述下立柱(7)外侧顶端设有中立柱(8),且下立柱(7)与中立柱(8)滑动连接,所述中立柱(8)内侧顶端设有上立柱(9),且中立柱(8)与上立柱(9)滑动连接,所述左底梁(1)顶端面、右底梁(3)顶端面和上立柱(9)左端面均固定连接有节点(10),位于顶端的所述节点(10)与上斜撑(6)滑动连接,位于左侧的所述节点(10)与下斜撑(4)滑动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节点(10)与下立柱(7)滑动连接,所述左底梁(1)外侧和右底梁(3)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劲肋(11),所述上斜撑(6)外侧、下斜撑(4)外侧、上立柱(9)外侧、下立柱(7)外侧和中底梁(2)外侧均开设有通孔(a),所述中斜撑(5)前端、中立柱(8)前端、左底梁(1)外侧右端和右底梁(3)外侧左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调节装置(12),且位于左上方的定位调节装置(12)贯穿中斜撑(5),位于右上方所述的定位调节装置(12)贯穿中立柱(8),所述上立柱(9)右端面固定连接有呈上下设置的角钢(14)和第二加劲肋(15),且角钢(14)与第二加劲肋(1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现场施加栏杆水平推力的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调节装置(12)包括固定架(1201)、把手(1202)、螺纹轴(1203)、限位块(1204)和滑板(1205),所述中斜撑(5)前端、中立柱(8)前端、左底梁(1)外侧右端和右底梁(3)外侧左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201),且位于左上方的固定架(1201)贯穿中斜撑(5),位于右上方所述的固定架(1201)贯穿中立柱(8),所述固定架(1201)外侧设有把手(1202),且把手(1202)贯穿固定架(1201),所述把手(1202)与固定架(1201)转动连接,所述把手(12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轴(1203),所述螺纹轴(1203)外侧螺旋连接有滑板(1205),且滑板(1205)与固定架(1201)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用于现场施加栏杆水平推力的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1205)外侧设有限位块(1204),且限位块(1204)与滑板(1205)固定连接,且限位块(1204)对称固定在滑板(1205)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用于现场施加栏杆水平推力的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底梁(1)、中底梁(2)、右底梁(3)、下斜撑(4)、中斜撑(5)、上斜撑(6)、下立柱(7)、中立柱(8)和上立柱(9)均是由钢材质的板材制成的,且左底梁(1)和右底梁(3)均呈H状设置,所述中底梁(2)呈U状设置,所述下斜撑(4)、上斜撑(6)、下立柱(7)和上立柱(9)均呈长方体设置,所述装置呈三角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现场施加栏杆水平推力的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10)外侧设有对拉螺栓(13),且位于顶端的对拉螺栓(13)贯穿位于顶端的节点(10)和上斜撑(6),位于顶端的所述对拉螺栓(13)与位于顶端的节点(10)和上斜撑(6)螺旋连接,位于左侧的所述对拉螺栓(13)贯穿位于左侧的节点(10)和下斜撑(4),且位于左侧的对拉螺栓(13)贯穿位于左侧的节点(10)和下斜撑(4),位于左侧的所述对拉螺栓(13)与位于左侧的节点(10)和下斜撑(4)螺旋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对拉螺栓(13)与位于右侧的节点(10)和下立柱(7)螺旋连接,且位于右侧的对拉螺栓(13)贯穿位于右侧的节点(10)和下立柱(7),位于右侧的所述对拉螺栓(13)与位于右侧的节点(10)和下立柱(7)螺旋连接。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