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混凝土组合桥梁及其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混凝土组合桥梁及其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混凝土组合桥梁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桥梁施工的技术领域,包括混凝土桥墩和钢架梁,混凝土桥墩两侧的侧壁均开设有放置槽,钢架梁包括钢梁托、钢梁撑、钢梁板,放置槽的槽底连接有弹性块,弹性块与钢梁托连接;同一混凝土桥墩上的两个钢梁板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公插板和母插板,母插板与公插板插接配合,母插板的短边与公插板的短边连接有弹性件,且弹性件延伸至两个钢梁板之间并与两个钢梁板相对一侧连接。本发明通过公插板与母插板、弹性件和弹性块的设置,降低了相邻的钢架梁之间、钢架梁和混凝土桥墩之间被破坏的概率,从而使桥梁的整体结构较为稳定,在地震中或者较大震动的情况下被破坏的概率大大降低。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浙江;33
申请人: 蓝海绿业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尚亚伟;叶春叶;胡世杰;张惠华;石卫华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7-27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685096.2
公开号: CN110396919A
分类号: E01D19/02(2006.01);E;E01;E01D;E01D19
申请人地址: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蓝海巷66号
主权项: 1.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混凝土组合桥梁,包括混凝土桥墩(2)和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桥墩(2)上的钢架梁(3),所述混凝土桥墩(2)位于所述钢架梁(3)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侧壁均开设有与所述混凝土桥墩(2)顶部连通的放置槽(231),所述钢架梁(3)包括滚动滑移在所述放置槽(231)的钢梁托(31)、安装在所述钢梁托(31)上的钢梁撑(32)、设置在所述钢梁撑(32)远离所述钢梁托(31)一端且呈水平的钢梁板(33),所述放置槽(231)的槽底连接有弹性块(238),所述弹性块(238)与所述钢梁托(31)连接; 同一所述混凝土桥墩(2)上的两个所述钢梁板(33)相互靠近一端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呈在L形的公插板(34)和呈L形的具有插槽(351)的母插板(35),且所述母插板(35)的长边与所述公插板(34)的长边插接配合,所述母插板(35)的短边与所述公插板(34)的短边相对一侧连接有弹性件(36),且所述弹性件(36)延伸至两个所述钢梁板(33)之间并与两个所述钢梁板(33)相对一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混凝土组合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托(31)下表面设置有支撑座(311),所述支撑座(311)通过转杆转动安装有滚动辊(312),所述放置槽(231)下侧壁间隔开设有两个与其槽口所在的所述混凝土桥墩(2)侧壁连通的限位槽(239),所述限位槽(239)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钢梁板(33)的长度方向平行,且所述支撑座(311)伸至所述限位槽(239)内并与所述限位槽(239)滑移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混凝土组合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231)的槽底沿竖向滑移设置有移动板(236),所述弹性块(238)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板(236)背离所述放置槽(231)的槽底一侧;两个所述限位槽(239)之间的所述放置槽(231)下侧壁上设置有减震层(25),所述滚动辊(312)在所述减震层(25)上滚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混凝土组合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桥墩(2)包括多块竖向叠加设置的环状预制块(21)、穿过所有所述环状预制块(21)且与所述环状预制块(21)滑移卡接并为钢制的定位柱筒(22)、设置在最上方的所述环状预制块(21)上且将所述定位柱筒(22)盖住的顶板(23),所述环状预制块(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卡接的环形卡块(213)和第一环形卡槽(214),所述顶板(23)下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环形卡块(213)卡接配合的第二环形卡槽(26);所述定位柱筒(22)内设置有与其内壁连接且与所述顶板(23)连接的抗震组件(24),所述定位柱筒(22)下端沿环向开设有呈竖向的多个贯通的固定孔(221);所述放置槽(231)、限位槽(239)开设在所述顶板(23)上,且所述钢架梁(3)设置在所述顶板(2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混凝土组合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卡块(213)上表面的相对两长边均开设有至少三个的第一沉槽(215),所述环形卡块(213)和所述环状预制块(21)内嵌设有与所述第一沉槽(215)对应数量的第一内螺纹套(216),所述第一内螺纹套(2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沉槽(215)的槽底和所述第一环形卡槽(214)的槽底齐平,相邻所述环状预制块(21)的第一内螺纹套(216)通过第一螺栓(217)连接,且所述第一螺栓(217)的头部在所述第一沉槽(215)中;所述顶板(23)上表面沿相对两长边开设有总数量为所述第一沉槽(215)数量一半的第二沉槽(232),所述顶板(23)嵌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套(216)相同的第二内螺纹套(233),所述第二内螺纹套(233)与所述顶板(23)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沉槽(232)的槽底连通,所述顶板(23)的第二内螺纹套(233)与所述环状预制块(21)的第一内螺纹套(216)通过第二螺栓(234)连接,且所述第二螺栓(234)在所述第二沉槽(232)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混凝土组合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预制块(21)嵌设有截面呈L形的钢制的连接环(211),所述连接环(211)的长边连接在所述环状预制块(21)的内环侧壁,所述连接环(211)的短边嵌设在所述环状预制块(21)靠近内环的下表面;所述连接环(211)内环设置有定位块(212),所述定位柱筒(22)外壁沿竖向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块(212)滑移配合的定位槽(22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混凝土组合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组件(24)包括安装在所述定位柱筒(22)内壁上且呈水平的固定环(241)、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环(241)上的转环(242)、至少三根均匀间隔连接在所述转环(242)上的连接件(243)、与所有所述连接件(243)连接且与所述定位柱筒(22)同轴的放置环(244)、放置在所述放置环(244)上且也通过连接件(243)与所述顶板(23)连接的重力球(245),且所述重力球(245)呈空心状并灌注有一定量的液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混凝土组合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板(33)包括设置在所述钢梁撑(32)上的钢架框(331)、拼设在所述钢架框(331)上的多块钢格栅板(332)、铺设在所述钢格栅板(332)上且与所述钢格栅板(332)连接的减震消音层(333)、设置在所述减震消音层(333)上且与所述减震消音层(333)连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板(334),所述减震消音层(333)开设有通孔,且相邻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板(334)之间设置有连接胶(338);所述公插板(34)和所述母插板(35)分别设置在相邻所述钢架框(331)的下表面,且所述弹性件(36)连接在相邻所述钢架框(331)上的相互靠近的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板(334)的相对一侧。 9.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混凝土组合桥梁的施工方法,基于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混凝土组合桥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预制钢筋混凝土板(334),搭模板、架钢筋、浇筑混凝土、成型养护;环状预制块(21),搭模板、架钢筋、焊接第一内螺纹套(216)到钢筋上、浇筑混凝土、成型养护,且具有第一沉槽(215);顶板(23),搭模板、架钢筋、焊接第二内螺纹套(233)到钢筋上、浇筑混凝土、成型养护,顶板(23)上具有第二沉槽(232)、放置槽(231)和限位槽(239); S2、开挖基坑,设钢筋笼,捆扎竖向的基础筋(11)到钢筋笼上,浇筑桥梁基础(1),成型养护,基础筋(11)突出于桥梁基础(1)上表面; S3、将定位柱筒(22)吊起安装到桥梁基础(1)上,且使基础筋(11)插入到固定孔(221)中,并浇筑混凝土以填满固定孔(221)的剩余空间,将重力球(245)灌入液体之后放到放置环(244)上; S4、再吊机的吊绳上绑上与环状预制块(21)上的第一内螺纹套(216)配合的螺柱,通过螺柱与第一内螺纹套(216)的配合将第一个环状预制块(21)吊起套到定位柱筒(22)上,并依靠定位块(212)与定位槽(222)的滑移配合放到桥梁基础(1)上,接着将第二个环状预制块(21)套到定位柱筒(22)上,同样也是依靠定位块(212)与定位槽(222)的滑移配合放到第一个环状预制块(21)上,同时环形卡块(213)和第一环形卡槽(214)卡接配合,然后在间隔的第一内螺纹套(216)上拧上第一螺栓(217),将第二个环状预制块(21)的第一内螺纹套(216)与第一个环状预制块(21)的第一内螺纹套(216)连接固定,并注胶;再用第一螺栓(217)固定第二个环状预制块(21)的第一内螺纹套(216)和第三个环状预制块(21)的第一内螺纹套(216)时,与第二个环状预制块(21)上的第一螺栓(217)错开固定,之后按照相同的方法依次安装环状预制块(21),且在相邻的环状预制块(21)之间用耐候防水密封件密封; S5、同样方法将螺柱与第二内螺纹套(233)配合将顶板(23)吊到最上方的环状预制块(21)上,在盖住之前将重力球(245)与顶板(23)下表面通过连接件(243)连接,连接完之后再盖上,且环形卡块(213)和第二环形卡槽(26)卡接配合,再用第二螺栓(234)连接到最上方的环状预制块(21)上,且在环状预制块(21)与顶板(23)之间也用耐候防水密封件密封; S6、在两个限位槽(239)之间的放置槽(231)下侧壁上设置减震层(25),将弹性块(238)安装到顶板(23)上,将钢架梁(3)架设到相邻的顶板(23)上,且相邻钢架梁(3)的公插板(34)与母插板(35)插接配合;钢架梁(3)的滚动辊(312)在减震层(25)上,用第三螺栓(27)将钢梁托(31)与弹性块(238)连接固定,且钢梁托(31)与弹性块(238)胶接; S7、在钢架框(331)上阵列铺设钢格栅板(332),并通过第四螺栓(335)将钢格栅板(332)与钢框架固定,并注胶;将减震消音层(333)铺设到钢格栅板(332)上,并通过第五螺栓(336)将减震消音层(333)与钢格栅板(332)固定;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板(334)铺设在减震消音层(333)上,并通过第六螺栓(337)将减震消音层(333)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板(334)固定,且在相邻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板(334)的相对的侧壁之间浇筑连接胶(338); S8、将弹性件(36)安装到公插板(34)与母插板(35)形成的空间内,且弹性件(36)伸至两个钢架框(331)之间,并且延伸至上端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板(334)齐平,同时弹性件(36)伸到两个预制钢筋混凝土板(334)之间的两侧与两个预制钢筋混凝土板(334)的相对一侧胶接。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