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在山岭重丘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受地形、地质条件和线路平、纵、横指标及三项指标组合设计的制约、工业城区条件的影响,经常采用连拱隧道。依托工程所处地理环境错综复杂,穿越公路建筑物,采用路堑施工造成工程量大、厂矿民房搬迁,严重影响周围环境,经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考虑采用浅埋大跨径连拱隧道施工方案。由于浅埋大跨径连拱隧道跨度较大,力学特性复杂,而且隧道施工还受地面环境的影响,将导致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安全隐患和潜在病害。因此,有必要开展隧道施工过程中快速健康检测和围岩稳定性评价工作,确保隧道在运营期内能畅通、安全、经济的使用。
文中介绍了浅埋大跨径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及无损检测方法,在系统总结隧道新奥法施工质量技术控制标准的基础上,对当前主要的无损检测技术加以分析比较,从快速、经济、有效的角度出发,选用瞬态瑞雷波法、地震映象法、声波法和探地雷达法应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病害检测。为选择隧道工程的合理开挖、支护方式,对槐树坪隧道进行岩体质量评价。采用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分级、巴顿岩体质量指标(Q)分级、岩体地质力学指标值(RMR)分级三种方案对隧道围岩进行了分级。并在隧道围岩分级的基础上进行岩体力学参数的Hoek公式预测。通过对隧道监控量测,及时地获取围岩和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动态信息,总结出施工过程中结构和围岩的受力规律和变形特点。
希望通过本文的初步探讨,为浅埋大跨径连拱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及变形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实现防灾减灾与安全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