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重件出运体系及组合式轮胎台车出运重件的方法
专利名称: 重件出运体系及组合式轮胎台车出运重件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件出运体系及组合式轮胎台车出运重件的方法,所述方法的步骤包括前期施工准备步骤、重件寄存步骤及重件出运步骤,所述重件出运体系通过在重件预制场A内规划包括预制区、寄存区、出运通道及出运码头,以在所述预制区中预制重型构件后,通过台车将预制完成的重型构件从预制区运输至寄存区进行重件寄存,以及将寄存区的重型构件沿所述出运通道运输至出运码头进行重件出运,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出运过程时,施工效率低下、安全系数低、灵活性差、人工消耗量大、现场凌乱、预制场建设周期长等问题,实现一种具有灵活高效、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的重件出运体系及其重件出运方法,达到经济效益显著且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的目的。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东;44
申请人: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袁昶;王伟智;诸炳强;李伟;曾令;王世坤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7-02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05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588830.3
公开号: CN110406917A
代理机构: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胡吉科
分类号: B65G35/00(2006.01);B;B65;B65G;B65G35
申请人地址: 510231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前进路163号
主权项: 1.一种重件出运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系包括重件预制场、重型构件及组合式轮胎台车,所述重件预制场包括预制区、寄存区、出运通道及出运码头;所述重型构件在所述预制区中预制;所述台车用于将预制完成的重型构件从预制区运输至寄存区进行重件寄存,以及用于将寄存区的重型构件沿所述出运通道运输至出运码头进行重件出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件出运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制区成形为长条形空间,所述预制区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重件预制台以及一组双梁式起重机;所述重件预制台沿所述预制区的长度方向布置成一排地设于所述预制区中;所述双梁式起重机具有二轨道梁沿所述预制区的长度方向布置; 所述寄存区包括第一区及第二区,所述第一区沿所述预制区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区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侧为所述预制区,所述第一区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为所述出运通道;所述第二区自所述第一区与出运通道相邻的一侧延伸形成; 所述出运通道设于所述寄存区第一区及第二区的同一侧并连接至所述出运码头; 所述出运码头与所述出运通道呈L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件出运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件预制台为箱形混凝土结构,所述重件预制台具有若干座台以及形成于所述座台之间的顶升梁通道,所述顶升梁通道的顶部开放且数量与所述台车的顶升梁数量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重件出运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寄存区的第一区及第二区皆设有寄存支垫,各所述寄存支垫成形有二支架以及由所述二支架界定形成的顶部及两端开放的穿置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区沿所述预制区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排寄存支垫,每排寄存支垫对应预制区中的重件预制台间隔排列;所述寄存区的第二区设有至少一排寄存支垫,所述第二区最靠近出运通道的一排寄存支垫与所述第一区最靠近出运通道的一排寄存支垫呈一直线布置。 5.一种组合式轮胎台车出运重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包括: 前期施工准备步骤:规划重件预制场、建设重件预制台、以及根据重件预制场的平面规划及重件预制台的尺寸制备相应规格的台车;所述重件预制场包括预制区、寄存区、出运通道及出运码头,所述重件预制台设于所述预制区并用于预制重型构件; 重件寄存步骤:通过控制所述台车,将所述重型构件自所述预制区运出并运输至所述寄存区寄存; 重件出运步骤:通过控制所述台车,将所述重型构件自所述寄存区运出并沿所述出运通道运输至所述出运码头,以完成重件出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轮胎台车出运重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期施工准备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根据所述台车的作业要求,确定重件预制场的重件预制台、重型构件的寄存支垫形式以及所述预制区、寄存区、出运通道及出运码头的平面规划; 步骤a2:根据所述台车的作业要求,在所述预制区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所述重件预制台; 步骤a3:在所述预制区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一组双梁式起重机,以令所述双梁式起重机沿所述预制区的长度方向运行以配合所述台车进行重型构件的运输寄存工作; 步骤a4:根据所述台车尺寸、重型构件尺寸以及所述台车的操作空间加工制成寄存支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轮胎台车出运重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件预制台的建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根据所述台车的结构尺寸设计所述重件预制台,在重件预制台中预留所述台车顶升梁伸入的顶升梁通道;每条顶升梁通道的间距与所述台车顶升梁的间距一致; 步骤b2:采用突出地面的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制成所述重件预制台,于所述重件预制台的空腔部位回填砂振冲密实,并确定所述重件预制台的高度在所述台车顶升梁的变化高度范围内; 步骤b3:在所述顶升梁通道铺设通道底模,并在制造重型构件时,于所述顶升梁通道内设置螺栓顶杆对重型构件进行顶撑加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轮胎台车出运重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件寄存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1:控制所述台车的顶升梁伸入所述重件预制台的顶升梁通道而置于所述重型构件的底部,利用台车的液压泵顶升所述顶升梁抬起重型构件与重件预制台分离; 步骤c2:启动所述台车的行走装置,将所述重型构件从所述预制区向所述寄存区运输; 步骤c3:将所述寄存支垫设置于所述寄存区内; 步骤c4:控制所述台车位移,至对齐所述寄存支垫; 步骤c5:调整所述台车的液压泵,使顶升梁下降至所述重型构件安置于所述寄存支垫上; 步骤c6:控制所述台车退出所述重型构件底部,完成重件寄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轮胎台车出运重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寄存区包括第一区及第二区,所述第一区沿所述预制区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区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侧为所述预制区,所述第一区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为所述出运通道;所述第二区自所述第一区与出运通道相邻的一侧延伸形成;其中,所述重件出运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d1:控制所述台车通过进入所述寄存区,并将顶升梁伸入所述重件预制台的顶升梁通道而置于所述重型构件的底部,利用台车的液压泵顶升所述顶升梁抬起重型构件与重件预制台分离; 步骤d2:启动所述台车的行走装置,将所述重型构件从所述寄存区的第一区向所述出运通道运输; 步骤d3:在到达出运通道后,控制所述台车放下钢支腿支撑台车以进行轮胎组横纵切换,切换完成后收起所述钢支腿; 步骤d4:控制台车沿所述出运通道,将所述重型构件运输至出运通道与出运码头连接的拐弯区域; 步骤d5:到达所述拐弯区域后,启动所述台车的差速转弯装置,驮运所述重型构件原地转向至行车路线朝向出运码头; 步骤d6:将所述寄存支垫设置于所述寄存区的第二区内; 步骤d7:控制所述台车沿所述出运通道位移至与所述寄存区第二区的寄存支垫对齐; 步骤d8:调整所述台车的液压泵,使顶升梁下降至所述重型构件安置于所述寄存支垫上,控制所述台车退出所述重型构件底部; 步骤d9:令起重船在所述出运码头定位就绪,收紧锚缆,将起重船的钢丝绳通过卸扣与吊耳连接,调整钢丝绳使得每个吊点受力均匀; 步骤d10:在所述出运码头放置枕木,将所述重型构件从所述寄存区的第二区寄存支垫上平稳吊装至坐落在所述枕木上,完成重件出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式轮胎台车出运重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d3还包括,在所述台车进行轮胎组横纵切换的区域地基局部铺设钢板,以分散轮胎组横纵切换时对钢支腿的压力; 所述步骤d5还包括,根据所述拐弯区域的尺寸,在转向前先调整好所述台车的位置以满足转弯半径要求。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