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防渗体堵漏加固结构
专利名称: 一种防渗体堵漏加固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渗体堵漏加固结构,包括土石坝的坝顶;所述坝顶内钻有I序灌浆孔和II序灌浆孔,I序灌浆孔和II序灌浆孔均沿破损的土工膜的延伸方向设置;在坝顶内,在破损的土工膜的挡水侧有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与I序灌浆孔同轴,在破损的土工膜的背水侧有I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I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与II序灌浆孔同轴;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和I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长度相当且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和II序灌浆孔长度均大于破损的土工膜的长度。本实用新型能够有针对性的对集中渗漏点进行快速封堵加固,节约工程成本,缩短堵漏施工工期。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贵州;52
申请人: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毅驰;俞灵光;秦晓亮;彭继乐;李志伟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12-17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08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2118631.X
公开号: CN209603075U
代理机构: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谷庆红
分类号: E02B7/06(2006.01);E;E02;E02B;E02B7
申请人地址: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兴黔路16号
主权项: 1.一种防渗体堵漏加固结构,包括土石坝的坝顶(3),其特征在于:所述坝顶(3)内钻有I序灌浆孔(5)和II序灌浆孔(8),I序灌浆孔(5)和II序灌浆孔(8)均沿破损的土工膜(1)的延伸方向设置;在坝顶(3)内,在破损的土工膜(1)的挡水侧有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6),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6)与I序灌浆孔(5)同轴,在破损的土工膜(1)的背水侧有I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9),I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9)与II序灌浆孔(8)同轴;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6)和I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9)长度相当,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6)和II序灌浆孔(8)长度均大于破损的土工膜(1)的长度;在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6)和I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9)之间,I序灌浆渗流扩散胶结体(7)将破损的土工膜(1)包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体堵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I序灌浆孔(5)和破损的土工膜(1)之间的距离、II序灌浆孔(8)和破损的土工膜(1)之间的距离均为0.4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体堵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6)和I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9)均通过控制性灌浆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体堵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6)和I序灌浆渗流扩散胶结体(7)之间长度差为2m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体堵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6)的半径为I序灌浆孔(5)和破损的土工膜(1)之间的距离的1.2倍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体堵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I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9)的半径为II序灌浆孔(8)和破损的土工膜(1)之间的距离的1.2倍以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体堵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6)和I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9)的灌浆浆液渗透系数不大于10-6cm/s。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体堵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6)、I序灌浆渗流扩散胶结体(7)、I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9)在成型时,按照I序灌浆渗流扩散胶结体(7)、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6)、I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9)的顺序依次灌浆成型,其中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6)和I序灌浆渗流扩散胶结体(7)均由I序灌浆孔(5)完成灌浆,II序灌浆自然扩散胶结体(9)由II序灌浆孔(8)完成灌浆。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