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高坝放空系统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坝放空系统,包括沿着河道水流流向依次布置的多个初级闸门装置、次级闸门装置、排空闸门装置,初级闸门装置包括并列布置的检修闸井和工作闸井,以及安装在顶部的动力设备A和动力设备B,次级闸门装置包括事故闸井和安装在顶部的动力设备C,使检修闸门、工作闸门和事故闸门可相对独立地启闭,独立设置于外部的补水单元为第2个初级闸门装置以内的工作闸门补水,排空闸门装置包括排空闸室和弧形排空闸门。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多个初级闸门装置分担上游水头的压力,由排空闸门装置排空库水,通过补水单元对系统内水压进行补损,使水流流速保持稳定,避免了闸门装置承受过高的水头压力,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贵州;52 |
申请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杨家修;杜帅群;湛正刚;姚元成;郑雪玉;鲍伟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2-21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4-2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11569928.6 |
公开号: |
CN109667247A |
代理机构: |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分类号: |
E02B8/04(2006.01);E;E02;E02B;E02B8 |
申请人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兴黔路16号 |
主权项: |
1.一种高坝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隧洞(5)和补水单元(4),沿着所述隧洞(5)以内水流流向,在所述隧洞(5)之上按照适当间距依次布置有多个初级闸门装置(1)、至少一个次级闸门装置(2)和至少一个排空闸门装置(3),位于所述排空闸门装置(3)上游隧洞(5)为有压段(501),位于所述排空闸门装置(3)下游隧洞(5)为无压段(502),所述初级闸门装置(1)包括初级闸体(101),沿着所述隧洞(5)以内水流流向所述初级闸体(101)内依次并列设置有检修闸井(102)和工作闸井(103),所述初级闸体(101)顶部安装有动力设备A(6),所述检修闸井(102)、工作闸井(103)以内分别配置有检修闸门(104)、工作闸门(105),所述动力设备A(6)为所述检修闸门(104)、工作闸门(105)分别在所述检修闸井(102)、工作闸井(103)以内的升降滑动提供动力,所述次级闸门装置(2)包括次级闸体(8),次级闸体(8)顶部安装有动力设备C(9),次级闸体(8)以内设置有事故闸井(801),事故闸井(801)以内配置有事故闸门(802),所述动力设备C(9)为所述事故闸门(802)在所述事故闸井(801)以内的升降滑动提供动力,所述排空闸门装置(3)包括设置于所述隧洞(5)之上的排空闸室(11),所述补水单元(4)独立设置于所述高坝放空系统外部并且为所述次级闸门装置(2)、排空闸门装置(3)或多个初级闸门装置(1)补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坝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闸门装置(1)还包括动力设备B(7),动力设备B(7)与所述工作闸门(105)或检修闸门(104)连接,所述动力设备A(6)与动力设备B(7)是分层安装于所述初级闸体(101)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坝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闸体(101)内部埋设有平压管(10),平压管(10)将位于同一个初级闸门装置(1)以内的检修闸门(104)与工作闸门(105)相连通,并且所述平压管(10)布置高度与该初级闸门装置(1)所对应的额定控制水位高程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坝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闸室(11)以内安装有动力设备D(12),排空闸室(11)与所述隧洞(5)连接处配置有排空闸门(13),排空闸门(13)与所述动力设备D(12)连接,使排空闸室(11)与所述隧洞(5)可导通或阻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坝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闸门(13)是弧形闸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坝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闸门装置(2)与排空闸门装置(3)之间还设置有防渗帷幕(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坝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坝放空系统还包括连通管(14),连通管(14)分别与各个检修闸井(102)、工作闸井(103)、事故闸井(801)、排空闸室(11)、无压段(502)连通,连通管(14)设置高度低于所述排空闸门装置(3)额定控制水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坝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闸体(8)以内还埋设有与所述隧洞(5)连通的通气管(15),通气管(15)一端伸入所述隧洞(5)以内,通气管(15)另一端向上延伸高度大于所述排空闸室(11)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坝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隧洞(5)以内水流流向,自第二个初级闸门装置(1)起,每个初级闸门装置(1)以内的工作闸井(103)均通过排水通道A(16)与下一个初级闸门装置(1)以内的检修闸井(102)连通,最后一个初级闸门装置(1)以内的工作闸井(103)通过排水通道B(17)与所述次级闸门装置(2)以内的事故闸井(801)连通,所述事故闸井(801)还通过排水通道C(18)与所述无压段(502)连通,每个排水通道A(16)上游进口布置高度由与其连通的初级闸门装置(1)以内的工作闸井(103)的额定水位高度确定,排水通道B(17)上游进口布置高度由与其连通的次级闸门装置(2)以内的事故闸井(801)额定水位高度确定,排水通道C(18)上游进口布置高度由排空闸门装置(3)的挡水高程确定,排水通道C(18)还通过充水管(28)与所述有压段(501)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坝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A(16)、排水通道B(17)和排水通道C(18)上游进口处均设置有堰头(160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坝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闸门(104)、工作闸门(105)、事故闸门(802)均为平板闸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坝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闸门(104)、工作闸门(105)布置形式是后止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坝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闸门(802)布置形式是前止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坝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单元(4)包括储水池(20)、补水管(21),所述储水池(20)通过补水管(21)与所述初级闸门装置(1)以内的工作闸门(105)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高坝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单元(4)还包括PID智能调节仪(25),沿着所述补水管(21)以内水流流动的方向,所述补水管(21)之上依次安装有流速传感器(22)、电动调节阀(23)、水锤消除器(24),PID智能调节仪(25)相对独立地布置于所述补水管(21)之外,PID智能调节仪(25)分别与流速传感器(22)、电动调节阀(23)建立有电性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坝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洞(5)可以设置为多层,每层隧洞(5)之上均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多个初级闸门装置(1)、次级闸门装置(2)和排空闸门装置(3),每层隧洞(5)外部均配置有相应的补水单元(4),各层隧洞(5)之间的衔接高程由挡水水头和放空最小泄量确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高坝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各层隧洞(5)布置高度为参照量,按照由高向低的方向,所述各层隧洞(5)之上设置的初级闸门装置(1)数量逐层递增。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