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桩板结构路基是高速铁路无碴轨道一种新的路基结构形式,它由下部钢筋混凝土桩基、路基本体与上部钢筋混凝土承载板组成,承载板直接与轨道结构连接,桩、板固结与土路基共同组成一个承载结构体系。它综合了无碴轨道结构与桩基础的各自特点,充分利用桩-土、板-土之间的共同作用来满足无碴轨道的强度与沉降变形要求。
本文结合铁道部科技计划发展项目“遂渝线无碴轨道线下工程关键技术试验研究”专题“遂渝线高速铁路桩板结构路基”,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无碴轨道桩板结构路基的深入研究,概括总结了桩板结构路基的设计理论及计算方法,通过模型试验、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主要得出如下几方面的结论。
1.从一个独立的地基处理技术体系的观点,提出了桩板结构路基这一新型的无碴轨道路基结构形式,给出了桩板结构路基的定义及其适用场合。
2.系统阐述桩板结构路基的设计理论及计算方法,总结了各种状态下的荷载组合及各构件设计的关键性技术要求,参考国外无碴轨道设计,根据目前国内设计经验,给出桩板结构路基设计控制指标,按照正交试验法对桩板结构进行优化,确定了合理的设计尺寸范围。
3.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对桩板结构路基的沉降特性以及桩土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桩板结构路基施工完成放置5个月后路基面累积沉降基本达到稳定,采用钢板配重来模拟列车荷载,半年左右路基面沉降达到稳定;桩板结构路基的桩基属于长径比较大的挖孔灌注嵌岩桩,其荷载传递具有摩擦桩的特性。
4.以遂渝高速铁路为背景,通过大比例动力模型试验,加载频率为5 Hz和10 Hz,各激振20万次,研究在列车动荷载长期作用下桩板结构路基动力相互作用机理及其沉降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激振荷载作用下桩间土、跨中板下土体的竖向动应力幅值沿深度近似呈“K”形分布,与土体相比,桩分担了大多数动力荷载,加载频率和激振位置对动应力有影响。桩基加深了路基的动力影响范围,改善了路基土体部分的受力状态;在荷载激振1万次后桩板结构路基沉降趋于稳定,工后沉降量满足铺设无碴轨道的沉降控制要求。
5.通过遂渝线现场实测,对CRH<,2>动力分散型机车及货车在桩板结构路基试验段高速行车条件下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列车速度及轴重对路基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随车速的增大,加速度及动应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路基动力响应受车速影响较小,受轴重影响较大;动应力随路基深度的增加而衰减,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动应力值和静态应力值越来越接近;桩底土动应力较大,是路基动力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
6.通过有限元法,基于弹塑性理论,建立桩板结构路基整体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充分地考虑了系统的空间、时变、耦合特性,通过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了桩板结构路基在不同车速、不同轴重及不同跨度下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并与部分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