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各国的经验证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一系列优点,成为世界上很多大城市改善交通状况的首选。但现在全世界的轨道交通项目除香港等少数几个城市外,几乎都存在财务亏损问题。国内公众舆论常常从资金短缺、投资成本太高,经济效益不高批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上马和运营,再加之前期的北京地铁施工事故,广州地铁变电站规划等问题,不少人得出了“中国地铁建设应当‘刹车’或‘降温’”的结论,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持续发展得阻碍。城市轨道交通属于一种公共产品,经营城市轨道交通产品和服务,对乘客、市民、政府、相关企业都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仅仅用企业的财务绩效是无法全面反映和说明的。因此应该构建完善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经营情况和以及通过其经营对相关利益主体带来的福利进行评价,正确认识城市轨道交通经营的利弊。为此,本文对建、运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绩效评价进行了分析。
本文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引用入了公共产品理论,自然垄断理论和绩效评价理论,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特点和产品特点,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如下经济特点:拥挤性的准公共物品,并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因存在外部性和市场失灵,其产品的提供需要政府的参与以维护市场效率和公平问题。其次,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内部具有自然垄断环节和竞争环节的多层次,多属性特点,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产品生产、提供可存在多种形式的制度安排。对多种城市轨道交通产品生产、提供制度的对比分析,将其归纳为自然垄断和竞争环节分离的建、运分离运营管理模式和自然垄断和竞争环节纵向一体化的建、运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再次,基于建、运一体化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与普通绩效评价体系的矛盾,提出建立目标多重性、主体多元化、多角度综合评价的绩效评价体系。引入平衡计分卡,根据建、运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目标和行业、产品特点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企业的效益核算考虑,通过评价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社会效益实现情况评价企业经营行为的外部性,以求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梳理各类指标之间的绩效驱动关系以及与企业目标的关系,分析企业日常经营和管理对绩效的影响,以实现绩效事中评价。最后,本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使该绩效评价体系具有实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