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斜拉索
专利名称: 斜拉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拉索,包括斜拉索本体、锚固装置、防护管体、第一保护罩、第二保护罩以及除湿系统,斜拉索本体的两端均设有锚固装置,该锚固装置外套设有锚垫板,该锚垫板将锚固装置分隔成前端和后端,防护管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锚垫板密封连接,且锚固装置的前端位于该防护管体内,第一保护罩与锚固装置的后端连接,第二保护罩与锚垫板密封连接,且第一保护罩被收容在第二保护罩内,第二保护罩开设有气腔以及与气腔连通的通气孔,气腔与防护管体的内部连通,除湿系统用于给其中一个气腔提供干燥气体。该斜拉索可将锚固装置完全保护起来,使锚固装置免受腐蚀,同时还可实现该斜拉索整体的除湿防腐功能,提高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东;44
申请人: 深圳市科兰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克坚;赵品毅;曾忠;陈斌;黄芳玮;庞维林;姚超;郭友谊;曹洪武;秦光祥;杜细春;秦煜;雷敏;陈宇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7-16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639676.8
公开号: CN110396928A
代理机构: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汤喜友
分类号: E01D19/16(2006.01);E;E01;E01D;E01D19
申请人地址: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天利中央商务广场1008室
主权项: 1.斜拉索,所述斜拉索的第一端用于与桥梁连接,所述斜拉索的第二端用于与塔架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斜拉索本体、锚固装置、防护管体、第一保护罩、第二保护罩以及除湿系统,所述锚固装置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锚固装置分别固定于所述斜拉索本体的两端,所述锚固装置的外侧壁套设有锚垫板,所述锚垫板将所述锚固装置分隔成前端和后端,所述防护管体套设于所述斜拉索本体外,所述防护管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锚固装置上的锚垫板连接,且所述锚固装置的前端被收容至所述防护管体内,所述第一保护罩与所述锚固装置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罩与所述锚垫板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一保护罩被收容至所述第二保护罩内,所述第二保护罩开设有气腔以及与所述气腔连通的通气孔,所述气腔与所述防护管体的内部连通,所述除湿系统用于给所述气腔提供干燥气体,所述除湿系统靠近所述斜拉索的第一端或第二端设置,且所述除湿系统的出口与其中一个所述通气孔连通,通气时,干燥气体从该通气孔进入所述气腔,依次流向所述防护管体的内部、另一所述气腔,然后从另一所述通气孔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装置或锚垫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气腔与所述防护管体的内部的气体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系统包括除湿模组、及与所述除湿模组连接以用于将经由所述除湿模组处理后的新风输送到所述斜拉索的斜拉索通气模组,所述斜拉索通气模组连通所述除湿模组与所述通气孔;其中所述除湿模组包括: 过滤装置,用于对输入的新风进行过滤; 除湿装置,用于对经过所述过滤装置过滤的新风进行除湿,所述除湿装置与所述过滤装置连接; 干风平衡装置,用于对经过所述除湿装置除湿的新风进行气压平衡,所述干风平衡装置与所述除湿装置连接; 气体输送装置,用于使新风依次被输送至所述过滤装置、所述除湿装置以及所述干风平衡装置,所述气体输送装置分别与所述过滤装置、所述除湿装置以及所述干风平衡装置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管体包括第一防护套和第二防护套,第一防护套靠近所述斜拉索的第一端设置,第二防护套靠近所述斜拉索的第二端设置,该第一防护套插设于第二防护套的内部,且第一防护套与第二防护套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第二防护套的内壁面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密封件嵌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管体包括第一防护套和第二防护套,第一防护套靠近所述斜拉索的第一端设置,第二防护套靠近所述斜拉索的第二端设置,该第一防护套插设于第二防护套的内部,且第一防护套与第二防护套之间的连接位置处包裹有过胶帆布或毛毡,所述过胶帆布或毛毡的一端与第一防护套的外壁面密封连接,所述过胶帆布或毛毡的另一端与第二防护套的外壁面密封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斜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管体还包括第一索导管,所述第一索导管的第一端套设于靠近所述斜拉索的第一端的所述锚固装置的外壁面上并与所述锚垫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索导管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第一防护套靠近该第一索导管的一端的内部,且所述第一防护套与所述第一索导管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防护套靠近该第一索导管的一端的内壁面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密封件嵌设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管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索导管与所述第一防护套之间的锥形导流管,所述锥形导流管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锥形筒,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孔径,所述第一连接管套设于所述第一索导管的第二端的外壁面上,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索导管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插设于所述第一防护套靠近所述第一索导管的一端的内部,且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防护套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斜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套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的一端的内壁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接管插设于所述限位槽中并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抵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斜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件为弹性管体,所述弹性管体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防护套的连接位置处。 10.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斜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管体还包括第二索导管,所述第二索导管的第一端套设于靠近所述斜拉索的第二端的所述锚固装置的外壁面上并与所述锚垫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索导管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第二防护套靠近所述斜拉索的第二端的外壁面上,且所述第二索导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防护套之间设有第四密封件。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