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基于Au掺杂In2O3纳米球的黄药气体气敏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u掺杂In2O3纳米球的黄药气体气敏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气体传感器领域。本发明以硝酸铟为铟源,氯金酸为金源,采用水热法制备具有六方相晶体结构、直径为75~125nm的Au掺杂In2O3纳米球。将制备的Au掺杂In2O3纳米球分散在乙醇溶液中,制备成气敏料浆,然后将其均匀地涂覆在电极元件表面,制备成气敏元件。本发明所述的Au掺杂In2O3纳米球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无污染、结构稳定。本发明所述的气敏元件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响应和恢复特性,并且具有良好的响应可逆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能够填补目前市场上该类气体定量检测的空白,对于保障选矿厂浮选车间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辽宁;21 |
申请人: |
东北大学 |
发明人: |
沈岩柏;赵思凯;钟祥熙;翁绍涵;韩聪;方萍;魏德洲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8-08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05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728452.4 |
公开号: |
CN110412088A |
代理机构: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媛媛;李馨 |
分类号: |
G01N27/12(2006.01);G;G01;G01N;G01N27 |
申请人地址: |
110819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三巷11号 |
主权项: |
1.一种基于Au掺杂In2O3纳米球的黄药气体气敏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敏元件主要由电极元件和均匀涂覆在电极元件上的Au掺杂In2O3纳米球组成,所述Au掺杂In2O3纳米球为六方相晶体结构,直径为75~125nm,表面粗糙多孔,形貌均一且分散性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敏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元件为陶瓷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敏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元件的形状为管状电极或平面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敏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u掺杂In2O3纳米球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①将硝酸铟、一水合柠檬酸、尿素按照摩尔比为1:2:1.5的比例依次加入到去离子水与乙二醇的混合溶液中,所述去离子水与乙二醇的体积比为1:1,在室温下搅拌至完全溶解; ②在搅拌过程中,将一定量的氯金酸溶液缓慢加入到步骤①所得溶液中,其中,氯金酸与硝酸铟的摩尔比为1:100~5:100; ③将步骤②得到的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随后将其置于烘箱在120~180℃条件下反应6~24h; ④反应结束后,待水热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得到的产物洗涤、干燥后,于管式炉中在200~400℃条件下热处理2~5h,即可获得Au掺杂In2O3纳米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敏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④中的洗涤、干燥过程为分别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沉淀产物至少2次后置于干燥箱中在30~80℃干燥12~48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敏元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①将硝酸铟、一水合柠檬酸、尿素按照摩尔比为1:2:1.5的比例依次加入到去离子水与乙二醇的混合溶液中,所述去离子水与乙二醇的体积比为1:1,,在室温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在搅拌过程中,将与硝酸铟摩尔比为1:100~5:100的氯金酸溶液缓慢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将上述得到的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随后将其置于烘箱在120~180℃条件下反应6~24h;反应结束后,待水热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得到的产物洗涤、干燥后,于管式炉中在200~400℃条件下热处理2~5h,即可获得Au掺杂In2O3纳米球; ②将步骤①得到的Au掺杂In2O3纳米球分散到无水乙醇中,经湿法研磨10min后调成糊状料浆,获得气敏料浆; ③将步骤②得到的气敏料浆均匀地涂覆于电极元件表面; ④将步骤③中涂覆Au掺杂In2O3纳米球的电极元件连接在六角基座上,然后安装在气敏元件老化台上,于300℃条件下老化12~24h,即得基于Au掺杂In2O3纳米球的黄药气体气敏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中的洗涤、干燥过程为分别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沉淀产物至少2次后置于干燥箱中在30~80℃干燥12~48h。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②中湿法研磨的具体操作为:将分散于乙醇中的Au掺杂In2O3纳米球置于玛瑙研钵中,在有乙醇的流体环境下,进行研磨成糊状料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③中料浆涂覆方法为用勾线笔沾取Au掺杂In2O3纳米球料浆,然后均匀地涂覆在电极元件上,使电极元件表面完全被覆盖且厚度均匀。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