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蜂巢型生态袋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巢型生态袋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护岸设置于河道岸边,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结构包括设置在河道边缘的抛石护脚,抛石护脚后方采用密排松木桩支护,松木桩支护后方采用层叠式蜂巢型生态袋,生态袋护坡表面种植有岸坡绿化,岸坡绿化顶部后方设置有防汛通道。本发明将生态袋由传统的单材质方形长条状生态袋改进为复合材质正六边形生态袋,更加美观;将传统生态袋“三顺一丁”的排布方式改进为更加安全、型式多样的“蜂巢式”联锁排布结构,岸坡更加稳固,生态效果良好;设计连接生态袋的锁扣,结合其专有护岸施工工艺,施工流程更加方便快捷。整体而言,层叠式蜂巢型生态袋护坡较传统生态袋护坡更加美观、便捷、安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上海;31 |
申请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胡添翼;郭高贵;沈小立;丁明华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8-05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2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717878.X |
公开号: |
CN110485367A |
代理机构: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分类号: |
E02B3/12(2006.01);E;E02;E02B;E02B3 |
申请人地址: |
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中山北二路901号 |
主权项: |
1.一种蜂巢型生态袋生态护岸结构,设置于河道岸边,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结构包括设置在河道边缘的抛石护脚,抛石护脚后方采用密排松木桩支护,松木桩支护后方采用层叠式蜂巢型生态袋,生态袋护坡表面种植有岸坡绿化,岸坡绿化顶部后方设置有防汛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型生态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式蜂巢型生态袋由若干个形状为正六边形的生态袋形成蜂巢型排布并叠放成若干层,生态袋内部填有种植土,生态袋之间采用锁扣搭接,有效提高护岸的整体性和安全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型生态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袋形状为正六边形结构,边长为350~400mm,高度为200~300mm,其顶部全部或部分为三维水土保护毯聚酰胺网状结构材质,便于植物生长,防冲固土,其侧面四周及底部及顶部未采用三维水土保护毯聚酰胺网状结构部分采用由聚丙烯或者聚酯纤维制成的双面熨烫针刺无纺布,两种材质之间采用缝合或粘合方式进行连接;所述锁扣长度为220~260mm,由玻璃纤维制成,双面均有钉锥,用于连结同层及上下层之间的生态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型生态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生态袋内部设有种植土和草籽,在生态袋表面喷涂种植土,种植土内撒布有草籽;栽植根系相对发达的植物时,在顶部三维水土保护毯上开设洞口,植物通过洞口直接进行栽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型生态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汛通道由土石分层填筑而成,上部铺设路面结构便于交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巢型生态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型排布分为A型和B型两种,正六边形生态袋其中一边平行于河道岸线称为A型,一边垂直于河道岸线称为B型;三个生态袋组合作为一组,若干组水平组合形成一层,若干层堆叠组合形成层叠蜂巢型护岸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蜂巢型生态袋生态护岸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岸坡的开挖和整平工作,进行护岸密排松木桩支护的施工; S02、在松木桩邻水侧布置抛石护脚,粒径较大的抛石设置在下方,粒径较小的抛石设置在上方,抛石之间采用砂浆进行连结,最终和密排松木桩形成整体结构; S03、生态袋内部回填种植土和草籽,使其最终尺寸满足布置要求,对其封口; S04、在密排松木桩邻土侧布置蜂巢型生态袋,按照A型或B型进行码放,码放一层之后,在生态袋之间设置锁扣; S05、完成一层生态袋布置之后,按照由下往上顺序不断重复操作S04,最终达到设计高程; S06、在生态袋表面喷涂种植土,种植土内撒布有草籽,完成剩余的护岸绿化及防汛通道的施工。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