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方法及浇筑施工装置
专利名称: 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方法及浇筑施工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方法及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完成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装置的安装;使混凝土流入对应高度的分管道中并从对应高度的工作窗口灌注至空腔中的混凝土层上形成新的混凝土层,新的混凝土层灌注完成后通过振捣装置将新的混凝土层振捣均匀,从而将混凝土由低到高地分层灌注至空腔中;采取上述分层灌注的方式,通过混凝土输送泵将混凝土从模面板顶端的开口灌注至空腔中,直至空腔中混凝土层的液面高度与墙体的设计高度相符;空腔中混凝土层成型,从而完成墙体单元的浇筑施工,并以上述方式沿墙体的延伸方向逐个进行墙体单元的浇筑施工,从而完成墙体的浇筑施工。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湖南;43
申请人: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文胜;王中华;夏从阳;舒燕;程敏;梁文新;刘璐;冯金龙;邓浩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8-3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22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818320.0
公开号: CN110485463A
代理机构: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刘宏
分类号: E02D29/045(2006.01);E;E02;E02D;E02D29
申请人地址: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中意一路158号中建大厦
主权项: 1.一种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模面板(11)上沿高度方向开设多个工作窗口(13)并设置工作窗门(14),将模面板(11)安装于支撑架(12)上,将支撑架(12)安装于已成型的底板混凝土层(400)上,从而使模面板(11)与基坑(300)的竖直向墙体相对布设且形成待浇注混凝土的空腔,再在模面板(11)外侧的空间区域安装输入端设有进料斗(21)并沿竖直方向布设的主管道(22)以及输入端与主管道(22)的输出端连接的分管道(23),将多个分管道(23)沿高度方向排布并伸入对应高度处的工作窗口(13)内,并设置用于控制分管道(23)中混凝土的输送量的控制阀(25),从而完成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装置的安装; 通过控制混凝土输送泵并调节控制阀(25),将混凝土灌注至进料斗(21)中,使混凝土流入对应高度的分管道(23)中并从对应高度的工作窗口(13)灌注至空腔中的混凝土层上形成新的混凝土层,新的混凝土层灌注完成后将对应高度的分管道(23)从对应高度的工作窗口(13)取出,并通过振捣装置从对应高度的工作窗口(13)伸入后将新的混凝土层振捣均匀,从而将混凝土由低到高地分层灌注至空腔中,直至混凝土层的液面与最上方的工作窗口(13)底端的高度距离小于每层混凝土层高度的三分之一时,通过最上方的工作窗门(14)将最上方的工作窗口(13)盖合; 采取上述分层灌注的方式,通过混凝土输送泵将混凝土从模面板(11)顶端的开口灌注至空腔中,直至空腔中混凝土层的液面高度与墙体的设计高度相符; 空腔中混凝土层成型,从而完成墙体单元的浇筑施工,并以上述方式沿墙体的延伸方向逐个进行墙体单元的浇筑施工,直至所有墙体单元的总长度与墙体的设计长度相符,从而完成墙体的浇筑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装置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墙体单元的长度、厚度以及高度,确定分层灌注中每层混凝土层的高度,从而确定模面板(11)上开设工作窗口(13)的数量和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装置,还包括以下步骤: 若墙体单元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单块模面板(11)的长度,将单块模面板(11)安装于模面板(11)支撑架(12)上,通过将模面板(11)支撑架(12)安装于已成型的底板混凝土层(400)上,使模面板(11)与基坑(300)的侧壁面之间形成空腔,再在模面板(11)外侧的空间区域安装主管道(22)和分管道(23),并将沿高度方向排布的多个分管道(23)分别伸入对应高度处的工作窗口(13)内; 若墙体单元的长度大于单块模面板(11)的长度,将多块模面板(11)沿长度方向连接后安装于模面板(11)支撑架(12)上,通过将模面板(11)支撑架(12)安装于已成型的底板混凝土层(400)上,使多块模面板(11)与基坑(300)的侧壁面之间形成空腔,再在多块模面板(11)外侧的空间区域沿长度方向安装多个主管道(22)和分管道(23),并将每个主管道(22)所连接的沿高度方向排布的多个分管道(23)分别伸入对应模面板(11)的对应高度处的工作窗口(1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装置完成之后,将混凝土由低到高地从分管道(23)分层灌注至空腔中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已成型的底板混凝土层(400)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 将水泥砂浆灌注至进料斗(21)中,通过调节控制阀(25),使水泥砂浆流入最下方的分管道(23)中并从最下方的工作窗口(13)灌注至底板混凝土层(400)上,形成20mm-30mm的接缝层,以使新的混凝土层与已成型的底板混凝土层(400)连接紧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混凝土由低到高地从分管道(23)分层灌注至空腔中,包括以下步骤: 启动混凝土输送泵并调节控制阀(25),控制混凝土先流入最下方的分管道(23)中并从最下方的工作窗口(13)灌注至空腔中的接缝层上形成第一层混凝土层,第一层混凝土层灌注完成后将最下方的分管道(23)从最下方的工作窗口(13)取出,并将振捣装置从最下方的工作窗口(13)伸入第一层混凝土层中振捣均匀; 以上述方式控制混凝土流入最下方的分管道(23)中并从最下方的工作窗口(13)由低到高分层灌注至空腔中,直至混凝土层的液面与最下方的工作窗口(13)之间的高度距离低于每层混凝土层厚度的三分之一时,通过最下方的工作窗门(14)将最下方的工作窗门(14)盖合; 以上述方式通过沿高度方向布设的多个分管道(23)和对应的多个工作窗口(13)将混凝土由低到高分层灌注至空腔中,直至混凝土层的液面与最上方的工作窗口(13)底端的高度距离小于每层混凝土层高度的三分之一时,通过最上方的工作窗门(14)将最上方的工作窗门(14)盖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采用间歇式将混凝土由低到高分层灌注至空腔中,则间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间歇后恢复灌注,将混凝土灌注至空腔中的混凝土层中形成新的混凝土层,通过将振捣装置穿过新的混凝土层并伸入前一层混凝土层内100mm-150mm,将上下两层混凝土层合并振捣均匀,使新的混凝土层与前一层混凝土层紧密连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空腔中混凝土层成型,包括以下步骤: 墙体顶端的混凝土层终凝成型后立即采用润湿的土工布覆盖于混凝土的外露面进行养护; 检测墙体混凝土的强度,当墙体混凝土的强度大于2.5MPa时,将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装置拆除,并立即采用润湿的土工布覆盖于墙体混凝土的外露面或者在墙体混凝土的外露面上涂刷混凝土养护剂进行养护,且养护时间不低于十四天。 8.一种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安装于基坑(300)一侧已成型的底板混凝土层(400)上的竖直开窗式模板装置(100)和安装于竖直开窗式模板装置(100)上的竖直分流灌注装置(200), 竖直开窗式模板装置(100)包括用于与基坑(300)的侧壁面配合以进行墙体灌注成型的模面板(11)、支撑固定于已成型的底板混凝土层(400)上的用于支撑模面板(11)的支撑架(12)、设于模面板(11)上的工作窗口(13)以及盖合于工作窗口(13)上的工作窗门(14),多个工作窗口(13)沿模面板(11)的高度方向排布, 竖直分流灌注装置(200)包括用于输送混凝土的输送管道、安装于输送管道的进料端上的用于缓存并引导混凝土进入输送管道中的进料斗(21)以及用于将混凝土制备装置制备的混凝土及时输送至进料斗(21)中的混凝土输送泵,输送管道包括输入端与进料斗(21)的输出端连接并沿竖直方向布设的主管道(22)、输入端与主管道(22)的输出端连接的用于伸入工作窗口(13)内的分管道(23)以及用于控制分管道(23)中混凝土的输送量的控制阀(25), 通过沿竖直方向排布的多个分管道(23)分别伸入对应高度处的工作窗口(13)内,以将混凝土由低到高地分层灌注至模面板(11)与基坑(300)的侧壁面之间的空腔中,并且通过将振捣装置不同高度处的工作窗口(13)伸入,以将每层混凝土层均振捣均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模面板(11)的外侧壁面上还设有用于固定分管道(23)和工作窗门(14)的固定架(15),固定架(15)架设于工作窗口(13)周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竖直向墙体浇筑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分管道(23)的输出端向下倾斜,且分管道(2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度-40度,以使主管道(22)输出的混凝土利用自身的重力沿分管道(23)下滑至空腔中。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