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
专利名称: 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包括上节桩和下节桩,所述上节桩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上预应力主筋与上箍筋,所述上节桩左端混泥土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上左套箍,所述上节桩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张拉套筒,所述下节桩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桩尖。该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通过不同的安装方式,可用于抗拔桩接桩,也可用于承压桩,且能够根据施工场地选择适当的锚固钢筋,提高整体的安装效果,便于使用;同时在具有张拉套筒的一端去除端板,节省端板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在加工结束之后,不会存在多余的混凝土,从而无需人工破桩头,有效的避免了材料的浪费,节约成本,且环保,便于加工使用。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苏;32
申请人: 江阴市隆烽预制构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姜春伟;姜龙宝;郑志忠;季岳平;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9-02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26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824971.0
公开号: CN110499755A
代理机构: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王志敏
分类号: E02D5/24(2006.01);E;E02;E02D;E02D5
申请人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周庄镇陶城村河口1号
主权项: 1.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包括上节桩和下节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节桩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上预应力主筋与上箍筋,所述上节桩左端混泥土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上左套箍,所述上节桩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张拉套筒,所述上节桩右端混泥土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上右套箍,所述上节桩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上端板,所述下节桩左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下预应力主筋与下箍筋,所述下节桩左端混泥土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下左套箍,所述下节桩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下端板,所述下节桩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桩尖,所述上节桩与下节桩通过连接螺栓相互连接,所述上右套箍与下左套箍通过连接角钢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预应力主筋位于上箍筋的内侧,且上箍筋采用螺旋结构设计,所述上预应力主筋与上箍筋为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预应力主筋位于下箍筋的内侧,且下箍筋采用螺旋结构设计,所述下预应力主筋与下箍筋为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套筒在上节桩的端面呈方形等距设置有多个,所述上预应力主筋的一端为“T”形结构,所述上预应力主筋“T”形端延伸至张拉套筒的内部,所述张拉套筒的底部开设有一个通槽,且通槽的直径与上预应力主筋非“T”形端的直径相同,所述上预应力主筋“T”形端的直径大于上预应力主筋非“T”形端的直径,所述下预应力主筋、下箍筋的位置和结构均与上预应力主筋、上箍筋的位置和结构对应且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板与下端板之间填充有硫磺胶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板与下端板对接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角钢设置有四个,四个连接角钢位于上右套箍与下左套箍的边角处位置,且上右套箍与下左套箍的结构相同,所述连接角钢与上右套箍与下左套箍的拐角相互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套筒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转接套筒,所述转接套筒的内侧螺纹连接有锚固钢筋的一端,所述锚固钢筋的另一端锚入基础承台B中,所述基础承台B的下端面设置有素混泥土层垫层C。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右套箍与下左套箍的对接面均设置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内部填充有焊层。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