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郑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道路保通方案设计 |
关键词: | 改扩建工程;高速公路;分流方式;交通组织;施工质量 |
摘要: |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国进行高速公路建设,历时近30年的发展,当时依据经济发展条件和交通流量的预测多数高速公路均采用双向四车道模式建设。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多数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已经远远超出规划时的远景交通量,出现高速公路车辆速度不高甚至堵车的现象,交通服务水平下降。自2004年以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对现有四车道高速进行加宽施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更好的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需要对原四车道高速公路加宽成为(六车道或八车道)高速公路建设的趋势,内陆省份也对原高速进行了加宽改造。针对各地高速采用各种不同的加宽形式,在项目实施时因无成功的交通流量分流经验可借鉴时,各项目在摸索中中采用了全部分流、部分分流、间断分流等各种不同的分流方式时(进)行加宽施工。现在高速公路运营模式绝大多数为企业运营方式,为了把在加宽时对高速公路正常交通量的影响降到最小,确保企业通行费营业收入。本项目在加宽实施期实行了边加宽边通车的交通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既保障了国道主干线交通正常通行,也避免了全部分流或部分分流方式造成的通行费征收的损失,并实现了通行费年初预计的增长目标任务,实现了双赢的目的。 研究目的:大流量的交通现状要求该路段以“边通车,边施工”的方式实施改扩建工程建设,改扩建施工中既要确保高速公路营运的安全畅通,又要保证施工人员、机械的安全及工程质量,其危险性和难度是新建项目无法比拟的。因此,选择合理的施工和交通组织实施方案是改扩建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 项目背景:京珠国道主干线郑州至漯河段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及河南省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郑州至漯河段高速公路自1995年以来,分段先后建成通车。为完善国家和干线公路网,提高国道主干线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依据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京珠国道主干线郑州至漯河公路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对京珠高速公路郑州至漯河段进行改扩建。改建方案为双向八车道,双侧整体加宽工程于2008年3月开工建设,2010年11月建成通车,完成总投资约43亿元(含旧路旧桥改造投资)。改扩建工程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有关规定,设计行车速度采用120km/h,路基宽42m,加宽后断面形式为0.75m(土路肩)+3m(硬路肩)+4×3.75m(行车道)+0.75m(路缘带)+3.0m(中央分隔带)+0.75m(路缘带)+4×3.75m(行车道)+3m(硬路肩)+0.75m(土路肩)。项目全长119.55公里,途经郑州、许昌、漯河三地市。经运营公司统计该项目部分路段2006年交通量达到每小时37000辆小客车。 交通组织遵循的原则 1、安全原则: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间,必须保障运营车辆的行驶安全,同时也必须保障施工车辆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2、畅通原则: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间,郑漯高速公路应始终畅通,确保施工过程中车辆能够以较低的速度通过,以减少因施工带来的高速公路运营损失。 3、保证质量原则:在施工期间,由于交通不断行,所以要防止行驶车辆震动和车辆荷载对施工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 4、确保施工进度原则:改扩建工程是在原有高速公路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施工必将带来原有高速公路的运营损失,同时对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有很大的阻碍。因此确保施工进度,尽量减短施工周期是非常必要的。 5、效益最佳原则:改扩建工程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合理利润的追求必然要求工程在达到质量、进度等各项要求的基础上,付出最小的经济代价。因此在改扩建工程中对各项设施的要求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经济的方案。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路面施工阶段通行车辆所受影响最大。考虑到尽量发挥本项目的经济效益,结合本项目的交通量还没有达到其允许通行能力的情况推荐采用“路基和路面中、下面层施工双侧同时拼接,上面层同宽度半幅分车道施工,行车不分流”方案。 |
作者: | 李庆良 |
专业: | 交通运输工程 |
导师: | 杨庆国;李清斌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重庆交通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3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