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不淤堵生态透水坝及其建造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不淤堵生态透水坝及其建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淤堵生态透水坝结构,包括:梯形生态透水坝、排泥通道、输泥廊道、排泥井、排泥闸、河道异重流流量控制闸和排泥池;所述梯形生态透水坝坝体建基面修建成“V”字型,在“V”字型底部设置排泥通道;所述输泥廊道设置在生态透水坝下游侧面岸边,一端连接排泥通道,另一端与排泥井相连;所述排泥井设置在输泥廊道的出口处,所述排泥闸设置在排泥井底部的下游侧面,所述河道异重流流量控制闸设置在排泥井的中上部,所述排泥池设置在排泥闸出口下游侧。本发明还涉及不淤堵生态透水坝结构的建造方法,本发明通过利用河道异重流现象持续排放淤泥,使生态透水坝能够持续不断地排放污泥,减少污泥对透水坝的淤堵,达到一个满意的使用年限。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天津;12
申请人: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发明人: 傅长锋;李丽梅;季保群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8-21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19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774209.6
公开号: CN110468792A
代理机构: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晓佩
分类号: E02B7/02(2006.01);E;E02;E02B;E02B7
申请人地址: 300250 天津市河北区金钟河大街238号
主权项: 1.一种不淤堵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包括:梯形生态透水坝(1)、排泥通道(2)、输泥廊道(3)、排泥井(4)、排泥闸(5)、河道异重流流量控制闸(6)和排泥池(7); 所述梯形生态透水坝(1)坝体建基面修建成“V”字型,在“V”字型底部设置排泥通道(2);所述输泥廊道(3)设置在生态透水坝(1)下游侧面岸边,一端连接排泥通道(2),另一端与排泥井(4)相连;所述排泥井(4)设置在输泥廊道(3)的出口处,所述排泥闸(5)设置在排泥井(4)底部的下游侧面,所述河道异重流流量控制闸(6)设置在排泥井(4)的中上部,所述排泥池(7)设置在排泥闸(5)出口下游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淤堵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生态透水坝(1)坝体采用堆石、砂砾卵石或碎石反滤、生物基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及其以上强透水材料,经过分区位、分层填筑摊铺后碾压密实,压实度达到0.65-0.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淤堵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生态透水坝(1)建基面修建成“V”字型并将开挖建基面碾压密实,同时采用混凝土防护,在“V”字型底部设置排泥通道(2),排泥通道(2)顶部设置筛孔状进泥孔(2-1),孔径不小于50mm;排泥通道(2)纵坡不小于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淤堵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泥廊道(3)的纵坡按输泥廊道轴线处地形纵坡确定,不小于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淤堵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异重流流量控制闸(6)出口面向河道主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淤堵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池(7)上设有排泥池溢水堰(7-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淤堵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生态透水坝(1)坝体分为坝壳堆石区(1-1)、坝体反滤区(1-2),坝体过滤料区(1-3)。 8.一种不淤堵生态透水坝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择河道末端河床窄、地形高差较大的位置作为梯形生态透水坝(1)的坝址; 第二步,将梯形生态透水坝(1)建基面开挖成“V”字型,并将地基岩土基础面碾压密实,满足基础承载力及稳定要求,同时“V”字型坡面采用混凝土防护; 第三步,在“V”字型底部设置排泥通道(2),通道断面尺寸满足输泥、检修维护需要,排泥通道(2)纵坡不小于1.0%;排泥通道(2)顶部设置筛孔状进泥孔,孔径不小于50mm; 第四步,采用堆石、砾卵石或碎石反滤、生物基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及其以上强透水材料修建透水坝,筑坝材料经过分区位、分层填筑摊铺后碾压密实,压实度达到0.65~0.75,使坝体保持渗透稳定性; 第五步,在梯形生态透水坝(1)下游侧面岸边修建输泥廊道(3),一端与梯形生态透水坝(1)底部的排泥通道(2)连接,另一端与排泥井(4)相接; 第六步,在排泥井(4)的底部下游侧修建排泥闸(5),并在排泥闸(5)的出口设置排泥池(7),排泥池(7)上设置有排泥池溢流堰(7-1); 第七步,在排泥井(7)的中上部位置,修建河道异重流流量控制闸(6),调节坝前河道异重流流速和流量。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