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破冰船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破冰船,其船首一端具有位置一、位置二和位置三的三个特征位置,位置一为破冰船45%至55%宽位置处,位置二为破冰船70%至80%宽位置处,位置三为破冰船90%至95%宽位置处,其船首具有球鼻艏;位置一处的半进流角小于30°;位置二处的半进流角小于20°;位置三处距船首的水平距离大于40米。本发明提供的破冰船通过在船首部分设置球鼻艏和相对应的便于破冰的船首规格,使船首具备破冰能力,并且在船尾部分同样设计了一系列用于破冰的结构,使该破冰船在船首具有破冰能力的前提下,船尾部分也具有破冰能力,便于该破冰船满足极地航行的要求,并且能够适应不同航行需求,提高其经济性和多用途性。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上海;31 |
申请人: |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郭世玺;高爱华;刘金华;查晶晶;罗小林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9-06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19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841490.0 |
公开号: |
CN110466698A |
代理机构: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薛琦;杨东明 |
分类号: |
B63B35/08(2006.01);B;B63;B63B;B63B35 |
申请人地址: |
200137 上海市浦东新区洲海路3001号 |
主权项: |
1.一种破冰船,所述破冰船的船首一端具有位置一、位置二和位置三的三个特征位置,所述位置一为所述破冰船的45%至55%宽位置处,所述位置二为所述破冰船的70%至80%宽位置处,所述位置三为所述破冰船的90%至95%宽位置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冰船的船首具有球鼻艏;所述位置一处的半进流角小于30°;所述位置二处的半进流角小于20°;所述位置三处距船首的水平距离大于40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冰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一为所述破冰船的50%宽位置处,所述位置二为所述破冰船的75%宽位置处,所述位置三为所述破冰船的95%宽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冰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一处的半进流角为20°至25°,所述位置二处的半进流角为10°至1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破冰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一处的半进流角为23°,所述位置二处的半进流角为1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冰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冰船的船尾包括三个部分,部分一为主船体部分;部分二为破冰部分,用于破冰及形成排冰通道;部分三为呆舵部分,用于保持船舶航行时航向的稳定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破冰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船体部分的尾部下边缘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18°至22°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破冰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冰部分位于所述主船体部分的底部一端两侧,所述破冰部分为轴对称结构,所述破冰部分包括推进器安装平台部分和前进作用部分,所述前进作用部分的横截面为“V”形,所述前进作用部分的下边缘为所述破冰部分的母线,所述母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15°至25°之间,位于所述主船体部分的底部一端两侧的所述破冰部分与所述主船体部分之间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将船体下方的碎冰排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破冰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冰部分的两条所述母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8至22米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破冰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冰部分的水平长度为15米至25米之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破冰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安装平台部分的下表面为一水平面,所述水平面与所述破冰船的最低点的垂直距离大于8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破冰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安装平台部分的下表面为一圆形,所述圆形的半径大于5米。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破冰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冰船的船尾一端设置有一尾封板,所述尾封板垂直固定于所述破冰船的尾部,所述破冰部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尾封板的下边缘,所述尾封板的下边缘与所述破冰船的最低点的垂直距离大于15米,所述尾封板的下边缘高于所述破冰船的结构吃水线1米。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破冰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呆舵部分位于所述主船体部分的下表面,所述呆舵部分为轴对称结构,其剖面为机翼形,所述呆舵部分从两个所述推进器安装平台部分的中间位置处延伸至所述破冰船的船底中部。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