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用于岩石试样粗糙裂隙面生成的劈裂装置
专利名称: 用于岩石试样粗糙裂隙面生成的劈裂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岩石试样粗糙裂隙面生成的劈裂装置,下承压结构的底座上依次铺设下支撑弹性体和平面支撑体,平面支撑体的上表面设有正三角钢条;所述下支撑弹性体和平面支撑体中垂直贯通设有多个承压刚体柱;正三角钢条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可配合支撑起试件的上弧形支撑体;立柱之间的上承压结构包括上承压板,上承压板两端分别连接到立柱上且可沿立柱上下移动,上承压板的底表面位于正三角钢条的上方设有倒三角钢条,上承压板上设有上压头。本实用新型能适应多种规格试件的劈裂要求,不仅可以保证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线载荷在中心面,上弧形支撑体受压后还有移动空间,不影响试件承受线载荷,为研究单裂隙粗糙裂隙面的渗流规律提供了基础。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苏;32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发明人: 王骏辉;万志军;柯后其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1-31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12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20174017.7
公开号: CN209624188U
代理机构: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鹏
分类号: G01N1/28(2006.01);G;G01;G01N;G01N1
申请人地址: 221000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岩石试样粗糙裂隙面生成的劈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承压结构,所述下承压结构包括底座(6)和对称设在底座(6)宽度方向两侧的立柱(7),所述底座(6)中部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一承压容置长槽,所述承压容置长槽中依次铺设有下支撑弹性体(12)和平面支撑体(11),所述平面支撑体(11)的上表面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一正三角钢条(9),所述正三角钢条(9)置于一沿平面支撑体(11)长度方向设置的外包槽(10)内;所述下支撑弹性体(12)和平面支撑体(11)中垂直贯通设有多个承压刚体柱(8),所述承压刚体柱(8)的底端插入承压容置长槽的槽底,顶端旋入外包槽(10)底部的螺纹孔中;所述正三角钢条(9)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可配合支撑起试件(20)的上弧形支撑体(13),所述上弧形支撑体(13)顶端的弧形面(13a)分别与试件(20)的圆柱面贴合,底端通过侧边限位部固定在平面支撑体(11)上表面; 所述两根立柱(7)之间设有上承压结构,所述上承压结构包括一水平设置的上承压板(2),所述上承压板(2)两端分别连接到立柱(7)上且可沿立柱(7)上下移动,上承压板(2)的底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倒三角钢条(4),倒三角钢条(4)位于正三角钢条(9)的正上方,所述上承压板(2)的上表面设有上压头(1),所述上压头(1)位于倒三角钢条(4)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石试样粗糙裂隙面生成的劈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三角钢条(9)的底部嵌入外包槽(10)中,且正三角钢条(9)的底部两侧分别通过弹簧卡件(5)卡入外包槽(10)的槽体内;所述外包槽(10)置入沿平面支撑体(11)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11-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岩石试样粗糙裂隙面生成的劈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弧形支撑体(13)由上弧形支撑块(13-1)和从外侧支撑起上弧形支撑块(13-1)的支撑台阶(13-2)组成,所述上弧形支撑块(13-1)和支撑台阶(13-2)配合卡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岩石试样粗糙裂隙面生成的劈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限位部包括侧边限位卡件(14),所述侧边限位卡件(14)的上部卡住上弧形支撑体(13)底端的外侧边缘,底部配合置入平面支撑体(11)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岩石试样粗糙裂隙面生成的劈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上弧形支撑体(13)侧边布置的侧边限位卡件(14)有多个,分别嵌入沿平面支撑体(11)长度方向设置的卡槽(11-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岩石试样粗糙裂隙面生成的劈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刚体柱(8)有六组,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置于下支撑弹性体(12)和平面支撑体(11)的通孔(8a)中,每组承压刚体柱(8)的数量为两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岩石试样粗糙裂隙面生成的劈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三角钢条(4)的底部两侧分别通过弹簧卡件(5)卡入上承压板(2)底表面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岩石试样粗糙裂隙面生成的劈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压板(2)两端分别设有滑动滚珠(3),所述滑动滚珠(3)嵌入对应侧立柱(7)的滑轨(7-1)中且可沿滑轨(7-1)滚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岩石试样粗糙裂隙面生成的劈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弹性体(12)和平面支撑体(11)通过卡接的方式配合连接在一起。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